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緩解秋燥古方——五汁飲

秋季是很乾燥的, 這種乾燥的天氣很容易引起秋燥, 讓我們的皮膚乾燥、嘴唇乾燥、咽喉腫痛, 緩解秋燥可以喝“五汁飲”。

“五汁飲”是緩解秋燥的古方, 出自清代名醫吳鞠通的《溫病條辨》, 該方由梨、蘆根、荸薺、藕、麥冬組成。

具體做法是:取梨100克 , 荸薺50克, 鮮蘆根60克, 鮮藕100克, 洗淨去皮後切碎;麥冬10克, 開水浸上一個小時, 洗淨後切碎;然後將5種材料混合榨汁飲用。 建議連續飲用3天, 鼻咽乾燥的症狀會有明顯改善, 長期喝還能使皮膚和毛髮恢復潤澤。

五汁飲以鮮品為佳, 方中蘆根、麥冬若沒有鮮品, 可以用開水浸泡或煎煮後取汁。

此外, 還可用梨、荸薺、杏、獼猴桃、無花果各50克榨汁, 加蜂蜜適量飲用, 改良後的“五汁飲”除了能滋陰潤肺, 還具有抗腫瘤的作用, 尤其適用于食道癌患者。

“五汁飲”出自于清代名醫吳菊通的《溫病條辨》, 方中由梨汁、藕汁、葦根汁、荸薺汁、麥冬汁組成。 其中:梨, 性味甘酸涼, 歸肺胃經, 具有清肺化痰, 生津潤燥的作用, 《本草》有“潤肺涼心, 消痰降火”之稱, 《本草通玄》稱:“生者清六腑之熱, 熟者滋五臟之陰”。 其味美而多汁, 生津止渴潤肺的佳品, 是防治秋燥的主要食物和藥物。 藕, 性味甘寒, 歸心脾胃經, 具有清熱生津, 涼血散瘀, 補脾開胃, 止瀉的功效。 常用於熱病口渴、吐血及病後食飯不香、脾虛久瀉等。 蘆根, 是蘆葦的根莖, 新鮮或乾燥的均可入藥,

其性味甘寒, 具有清熱、生津、止嘔、利尿的作用, 臨床上多用於熱病口渴、小便不暢、肺熱吐膿、胃熱嘔吐等。 麥冬, 百合科植物, 甘, 微苦, 微寒, 歸肺胃心經。 具有養陰潤肺, 益胃生津, 清心除煩的功效, 《本草》有“甘藥補益之上品”之稱。 多用於治療肺、胃、心陰虛證。 荸薺, 又名烏芋、馬蹄, 性味甘寒, 歸肺胃經。 具有清熱、化痰、消積、明目退翳、止血的功效, 多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熱病津傷、食積不化、肝熱目赤等。

食法推薦:五汁飲

材料:香梨1只, 蘆根30g, 藕30g, 白蘿蔔30g, 冰糖適量。

做法:蘆根、藕、白蘿蔔洗淨切碎與梨一起放入砂鍋, 加水500ml, 先猛火煮開, 再改小火煮個把鐘, 煮剩150~200ml左右。

食法:每日分3次飲服, 每次50ml。

作用:能清熱潤肺、健胃益腎, 並可達到止咳化痰平喘之效,

能輔助治療痰稠色黃的熱咳症狀。

緩解秋燥喝五汁飲,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五汁飲的組成及各材料的功效, 容易秋燥的人就可以做來喝一喝。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