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信號”莫大意
反復便血 飲食起居不規則的青年人也會出現便血現象, 他們大多會自行診斷為痔瘡, 羞於去醫院就診。 用藥一周後, 如果還有出血, 或用藥好轉後症狀又出現反復, 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便秘和腹瀉 年輕人在生活中大都有過便秘和腹瀉的經歷, 如果持續時間較長, 用藥後治療效果不佳, 就需要進一步檢查, 以排除胃、腸道腫瘤的可能。
大便習慣改變 形狀規則的大便是一個人腸道健康的表現。 大便突然變細、糞便有凹槽、附有粘液等, 都是腸道出現異常的信號。
腹痛和腹塊 腹部隱痛往往容易被青年人忽視,
【特別提醒】有家族腸癌病史者, 包括父母或者直系親屬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史的青年人, 要格外引起重視, 一旦發現上述“信號”, 不可掉以輕心。
觀察大便及出血顏色 大腸癌與痔瘡患者都會出現便血, 但便血的顏色是不一樣的。 痔瘡便血顏色為鮮紅色, 與糞便不相混合, 血液多數隨大便排出後滴下。 而大腸癌便血的顏色較暗, 多是混在大便裡面, 到腸癌的晚期, 還會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
經肛門手指檢查 大部分的痔瘡與大腸癌都是發生在手指可觸摸的部位, 所以經肛門手指檢查是一種有效的檢查直腸癌的方法。 如果手指能觸到腸內有菜花狀的腫塊, 或邊緣隆起、中央凹陷的潰瘍, 就要高度懷疑是腸癌。 檢查後, 指套上沾有血液、膿液的, 也是腸癌的特徵性表現。
電子結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可清晰地觀察全部結腸, 並可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檢查, 有利於早期及微小結腸癌的發現, 進一步提高診斷正確率, 是大腸息肉和大腸癌最重要的檢查手段。 多數大腸癌是由癌前期病變——息肉發展而來的,
大腸癌的“誕生”並非一朝一夕
“癌從口入”, 飲食防癌不可忽視 其實, 生活中大多數癌症都是人們“吃”出來的, 只有少數與遺傳、放射以及化學物質刺激等因素有關。 所以, 預防大腸癌, 需從飲食做起, 注意以下幾方面:
★避免長期進食高脂食物, 多進含纖維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暢。
★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大蒜、茶葉等天然抑癌食品, 適當補充含維生素A、B12、C、D、E和葉酸的食物。
★重視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控制體重。 避免熬夜通宵, 否則會影響大腸及時排出有毒的物質, 造成癌症的高發。
積極防治癌前病變 對有大腸息肉, 尤其是腸息肉家族遺傳性患者, 須及早予以內鏡下切除;大力防治血吸蟲病及血吸蟲肉芽腫。
定期檢查不可或缺 如有以下幾種情況者, 應儘早到醫院檢查, 必要時做腸鏡檢查, 以排除大腸癌或大腸息肉的可能:①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 CEA、CA19-9腫瘤標誌物的測定, 如有異常者;②有癌瘤遺傳易感性和癌瘤家族史的人群;③近期有進行性消瘦及大便習慣改變者;④大腸癌手術後或放療後患者;⑤膽囊切除術後三年以上者。
要想早期診斷大腸癌, 首先必須從思想上摒棄僥倖心理, 不要以為“大腸癌好發於老年人”而掉以輕心, 應該提高警惕, 切勿以年齡作為一種疾病的判斷基準。 一旦有腹痛、腹塊、便秘腹瀉交替、不明原因性貧血、腹部有腫塊、大便異常、便血等, 不管年齡大小, 都要及時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