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時可先發現病人內衣沾有粘液或糞漬,
直腸指診常可發現括約肌鬆弛,
粘膜光滑。
令病人取蹲位,
往下用力作排便動作,
可使直腸脫出而便於診斷。
檢查時可先發現病人內衣沾有粘液或糞漬,
直腸指診常可發現括約肌鬆弛,
粘膜光滑。
令病人取蹲位,
往下用力作排便動作,
可使直腸脫出而便於診斷。
如粘膜脫垂見到約長4~5cm呈淡紅色皺紋或放射狀粘膜,
指檢捫診為雙層折疊粘膜,
質軟。
如完全性脫垂,
則見到長在5cm以上的粘膜皺襞,
呈環狀溝,
手指捫之甚厚,
直腸腔位於脫垂端中心。
脫垂復位後,
以手指壓迫前壁,
令病人增?a href=“http://jbk.39.net/keshi/pifu/pifubing/490b3.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癰寡梗?汛苟嗖恢路⑸?但如壓迫後壁,
病人用力排便摒氣,
脫垂即可重演。
內脫垂病人常有便秘、排便不暢、排便未盡感,
有時並有帶血粘液,
檢查時見不到直腸脫出,
因此使診斷發生困難。
應用X線電影照相技術作排便造影,
可顯示脫垂和套疊部份得以確立診斷。
兒童直腸脫垂大多為部份粘膜型,
在積極改善體質,
治療誘發因素後,
多能自愈,
故不必手術。
如非手術治療失敗,
可考慮硬化劑注射療法,
即用5%酚甘油注入直腸粘膜下起到固定鬆弛的粘膜下層組織的作用。
亦可注入95%酒精。
Gabriel倡用肛周皮下金屬線埋入,
3周後拆除,
亦可用羊腸線埋入肛周皮下。
只有極少數需作類似成人直腸脫垂的較大手術。
成人直腸脫垂以完全性全層脫出為主,
故多需手術治療,
手術方法較多,
有人統計自1912年以後共有54種,
大致可分下列幾類:①脫垂腸管切除術;②脫垂粘膜切除或折術;③肛門環縮術;④骨盆底修補或加強術;⑤直腸懸吊和固定術;⑥提高或封閉直腸膀胱或直腸子宮陷凹手術;⑦腸管或腸系膜縮短術;⑧修補會陰部滑動性疝。
手術的途徑有經腹部、經會陰部、經腹會陰及經骶部。
以上這些手術各有其優缺點及復發率,
應該根據病情決定手術方式,
有時對同一患者用上幾種手術方法才能治癒,
如Goligher對152例完全性直腸脫垂病例使用了10種手術方法,
進行了173次手術。
過去不少手術只注意修補盆底缺損,
復發率較高;近年來注意到腸套疊是直腸脫垂的主要發病機制,
手術方法也以針對直腸本身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