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6大原因導致媽媽產後腰痛 對症預防是關鍵

產後媽媽出現腰痛, 很有可能是因為母乳餵養導致鈣流失引起的, 也很有可能是媽媽勞累過度或者缺乏運動引起的, 接下來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媽媽產後為何會腰痛?

母乳餵養導致鈣流失

人體處於比較虛弱的狀態, 產後的媽媽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的能量, 另一方面很多媽媽都在堅持母乳餵養, 鈣流失也非常嚴重, 缺鈣容易引起腰疼。 孕期缺鈣未能得到及時補充, 分娩後的媽媽就會消耗掉大量的鈣質, 若再堅持母乳餵養, 鈣的流失就會加重, 缺鈣可以引起腰疼。

預防措施:

產前均衡合理地進食。

避免體重過於增重而增大腰部的負擔, 造成腰肌和韌帶的損傷, 孕中晚期補充一定量的鈣片。

產後加強營養。 靠母親哺乳的寶寶, 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都來自于母親的乳汁, 因而媽媽一定要保證自己的乳汁充足、營養豐富, 因此飲食上必須注意營養全面, 特別是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含量要豐富。 哺乳媽媽多吃營養豐富的肉類、蛋類、奶類、五穀、湯類和牛奶、蝦皮等含鈣較豐富的食物。

生理性韌帶鬆弛

懷孕使內分泌系統發生很大變化, 為了分娩時能使胎兒順利娩出, 連接骨盆的韌帶也變得鬆弛。 加之一天天增大的子宮使孕媽咪的腰部支撐力逐漸增加, 導致骶棘韌帶鬆弛, 壓迫盆腔神經、血管而引起腰痛;分娩後內分泌系統不會很快恢復到孕前狀態,

骨盆韌帶在一段時間內尚處於鬆弛狀態中, 腹部肌肉也變得較軟弱無力, 子宮未能很快完全復位, 引起腰痛。

預防措施:

充分休息。 產後最初24小時內, 新媽媽應臥床休息, 然後可以在室內稍微活動, 以促進惡露的排出, 有利於子宮的儘快復原, 也有利於產後大小便通暢。 隨著身體的恢復, 可適量運動, 循序漸進地做一些產後恢復體操。

墊柔軟物。 坐時可將枕頭、坐墊一類的柔軟物經常墊在膕窩下, 使自己感到很舒服, 以減輕腰部的負荷。 睡眠時最好取左側臥位、雙腿屈曲, 減少腰部的負擔。

勞累過度

產後要經常彎腰照料寶寶, 如洗澡、穿衣服、換尿布、料理家務、上班等, 因而勞累過度,

腰部肌肉不堪重負, 很容易造成腰肌勞損而發生疼痛。

預防措施:

避免經常彎腰、久站、外蹲。 避免提過重或舉過高的物體, 整個產褥期都應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不要過早參加重體力勞動, 不要走遠路或跑步。

合理放置寶寶常用物品。 準備一個專給放置寶貝用品檯子。 檯子高低要適宜, 最好有多個不同功用的抽屜, 把經常使用的餵奶用具、尿布、紙尿褲、爽身粉、護臀油及其他常用物品放在裡面, 使媽咪不用彎腰即可伸手拿到。 減少媽咪反復彎腰取物導致的腰肌勞損、腰部著涼、韌帶拉傷等導致的腰痛。

姿勢不當

媽媽在給小孩餵奶時, 都喜歡低頭看著小孩吮奶, 由於每次餵奶的時間較長, 且每天次數多, 容易疲勞,

為了夜間能照顧好小兒, 為哺乳時方便, 習慣固定一個姿勢睡覺;或總是把寶寶抱在懷裡;長時間固定姿勢引起單側的肌肉疲勞, 導致產後腰疼的產生或惡露排出不暢引起盆腔血液淤積, 都易誘發腰部疼痛。

預防措施:

糾正自己的不良姿勢和習慣。 避免長時間低頭哺乳, 在給寶寶餵奶的過程中, 可以間斷歇性地做頭往後仰、頸部繞環的動作;餵奶結束後, 可以在床上做腰部繞環動作, 舒展舒展四肢, 讓身體放鬆。

不要習慣單側睡覺和哺乳。 抱寶寶的時候, 找個舒服的姿勢或坐或躺或站, 把寶寶抱在胸口或是讓寶寶睡在自己身邊, 可經常交換姿勢, 以緩解疲勞。

缺乏運動

產後較少活動, 總是躺或坐在床上休養;加之體重增加,

腹部贅肉增多, 增大了腰部肌肉的負荷, 造成腰肌勞損而發生腰痛。

預防措施:

加強腰部運動。 從產後2周開始, 在保健醫生的指導下做加強腰肌和腹肌的運動, 增強腰椎的穩定性, 如做仰臥起坐動作。

經常活動腰部, 使腰肌得以舒展。 如果感到腰部不適, 可按摩、熱敷疼痛處或洗熱水澡, 促進血液迴圈, 改善腰部不適感。

剖宮產手術後的腰痛

當前, 更多的孕媽咪們因懼怕疼痛而選擇剖宮產分娩, 剖宮產時的麻醉為硬膜外麻醉, 麻醉時需要在腰部穿刺, 這種穿刺對腰背部肌肉、韌帶就有一定的損傷, 引發產後腰痛, 極少數患者可能發生神經根損傷, 硬膜外腔出血等。

預防措施:

注意休息。 注意頭、背部的保暖, 3個月左右可以自愈。

產後腰痛的藥膳調理:

山楂粥

原料:當歸20克,川芎10克,紅花6克,乾薑6克,生山楂30克,桃仁15克,粳米100克,大棗4枚及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以上前5味中藥放入沙鍋,加適量水,濃煎40分鐘,去渣取汁,化入紅糖適量備用;再將粳米、大棗、桃仁一起放入沙鍋,加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然後兌進前面的濃煎藥汁,拌勻,繼續煮到開鍋即成。每天分早晚2次服用。

適應症:適合淤血留滯引起的產後腰痛,或腰部疼痛連帶下腹、痛處固定不移的產婦。

杜仲羊肉湯

原料:杜仲15克,肉蓯蓉30克,枸杞子15克,黨參20克,當歸20克,生薑15克,羊肉250克。

做法:先將生薑切片,羊肉切成小塊,和5味中藥一起放入沙鍋,加水燉至羊肉熟透後即成。喝湯吃羊肉,早晚空腹服用。

適應症:適合因腎虛血虧而引起的產後腰痛,或感覺腰膝酸軟、頭暈眼花的產婦。

肉桂山藥栗子粥

原料:肉桂10克,乾薑10克,白術20克,甘草6克,山藥30克,茯苓15克,去殼栗子50克及糯米50克。

做法:先將前4味中藥放入沙鍋加水泡透,先煎30分鐘倒出藥汁,加水再煎20分鐘後將藥汁倒出;兩次藥汁合在一起放在沙鍋內,再放入山藥、茯苓、去殼栗子、糯米,用文火燉爛成粥。不拘時喝,晚上睡覺前趁熱喝一碗效果更好。

適應症:適合寒濕痹阻的產後腰痛,或腰痛沉重,穿著保暖症狀會減輕的產婦。

產後腰痛的藥膳調理:

山楂粥

原料:當歸20克,川芎10克,紅花6克,乾薑6克,生山楂30克,桃仁15克,粳米100克,大棗4枚及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以上前5味中藥放入沙鍋,加適量水,濃煎40分鐘,去渣取汁,化入紅糖適量備用;再將粳米、大棗、桃仁一起放入沙鍋,加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然後兌進前面的濃煎藥汁,拌勻,繼續煮到開鍋即成。每天分早晚2次服用。

適應症:適合淤血留滯引起的產後腰痛,或腰部疼痛連帶下腹、痛處固定不移的產婦。

杜仲羊肉湯

原料:杜仲15克,肉蓯蓉30克,枸杞子15克,黨參20克,當歸20克,生薑15克,羊肉250克。

做法:先將生薑切片,羊肉切成小塊,和5味中藥一起放入沙鍋,加水燉至羊肉熟透後即成。喝湯吃羊肉,早晚空腹服用。

適應症:適合因腎虛血虧而引起的產後腰痛,或感覺腰膝酸軟、頭暈眼花的產婦。

肉桂山藥栗子粥

原料:肉桂10克,乾薑10克,白術20克,甘草6克,山藥30克,茯苓15克,去殼栗子50克及糯米50克。

做法:先將前4味中藥放入沙鍋加水泡透,先煎30分鐘倒出藥汁,加水再煎20分鐘後將藥汁倒出;兩次藥汁合在一起放在沙鍋內,再放入山藥、茯苓、去殼栗子、糯米,用文火燉爛成粥。不拘時喝,晚上睡覺前趁熱喝一碗效果更好。

適應症:適合寒濕痹阻的產後腰痛,或腰痛沉重,穿著保暖症狀會減輕的產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