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C(英語:Vitamin C, 又稱L-抗壞血酸)是高等靈長類動物與其他少數生物的必需營養素。 抗壞血酸在大多的生物體可借由新陳代謝製造出來, 但是人類是最顯著的例外。 最廣為人知的是缺乏維生素C會造成壞血病。 在生物體內, 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 保護身體免於自由基的威脅, 維生素C同時也是一種輔酶。 其廣泛的食物來源為各類新鮮蔬果。
維生素C缺乏的基本症狀和體征
1、一般症狀
起病緩慢, 維生素C缺乏約需3~4個月方出現症狀。 早期無特異性症狀, 病人常有面色蒼白、倦怠無力、食欲減退、抑鬱等表現。
2、出血症狀
皮膚淤點為其較突出的表現, 病人皮膚在受輕微擠壓時可出現散在出血點, 皮膚受碰撞或受壓後容易出現紫癜和淤斑。 隨著病情進展, 病人可有毛囊周圍角化和出血, 毛髮根部捲曲、變脆。 齒齦常腫脹出血, 容易引起繼發感染, 牙齒可因齒槽壞死而鬆動、脫落。 亦可有鼻出血、眼眶骨膜下出血引起眼球突出。 偶見消化道出血、血尿、關節腔內出血、甚至顱內出血。 病人可因此突然發生抽搐、休克, 以至死亡。
3、貧血
由於長期出血, 另外, 維生素C不足可影響鐵的吸收, 患者晚期常伴有貧血, 面色蒼白。 貧血常為中度, 一般為血紅蛋白正常的細胞性貧血, 在一系列病例中亦可有1/5病人為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4、骨骼症狀
長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幹骺端脫位可引起患肢疼痛, 導致假性癱瘓。 在嬰兒早期症狀之一是四肢疼痛呈蛙狀體位(piched frog position), 對其四肢的任何移動都會使其疼痛以致哭鬧, 主要是由於關節囊充滿血性的滲出物, 故四肢只能處於屈曲狀態而不能伸直。 患肢沿長骨幹腫脹、壓痛明顯。 少數患兒在肋骨、軟骨交界處因骨幹骺半脫位可隆起, 排列如串珠, 稱“壞血病串珠”, 可出現尖銳突起, 內側可捫及凹陷, 因而與佝僂病肋骨串珠不同, 後者呈鈍圓形, 內側無凹陷。 因肋骨移動時致疼痛, 患兒可出現呼吸淺快。
5、其他症狀
病人可因水瀦留而出現水腫, 亦可有黃疸、發熱等表現。 有些病人淚腺、唾液腺、汗腺等分泌功能減退甚至喪失,
維生素C易缺乏人群
特殊人群, 如孕婦, 乳母, 嬰幼兒, 老年人。
從事特殊作業人群, 如重體力勞動、部隊人員、運動員、航空航太、潛水航海、接觸有毒物、放射物工作、礦工等。
食物缺乏新鮮果蔬, 偏食挑食者。
慢性疾病, 嚴重外傷患者。
消化功能紊亂, 長期腹瀉者。
生活不規律, 或壓力過大, 抽煙酗酒等。
長期服用某些特定藥物、如雌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四環素、降鈣素、阿司匹林、礦物油等人群。
維生素c吃多了會怎麼樣
維生素C使用範圍越來越廣, 用量越來越大;過量濫用可能將維生素C的功變成過, 如體內代謝過程中生成大量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