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病, 幾乎所有女性都會或早或晚地遇到此類問題。 月經不調有很多分型, 從異常狀態來分, 包括週期異常(即月經來潮比平時的週期提前或延後一周以上, 及或前或後, 沒有一定的週期規律, 並連續兩次以上者)、經量異常(即週期性的排出量過多或持續時間超過七天以上;經血排出很少或不足兩日即乾淨)、經色異常(經血或色淡或深紅或紫黑等)和經質異常(經來稠濃, 如有血塊或清淡稀薄如水), 還包括倒經或逆經(在經期或經前一兩天出現吐血或鼻血)等。 中醫稱之為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等。
中醫診治講究辨證施治, 同是月經不調, 可能症狀相近, 但誘發的原因卻各不相同, 治療方式也大相徑庭, 不能等同而論。 個人在自購藥物時尤其要注意。
中醫認為, 月經不調與氣、血、淤、熱、虛相關。 臨床上常見的月經不調類型有:氣滯血淤型、血熱型、血虛型、氣血兩虛型。
氣滯血淤型
常表現為月經後期或先後不定期、月經過少、行經腹痛、色暗有塊。 治療該型月經不調的常見非處方藥有:
七制香附丸 該藥能開鬱順氣、調經養血。 適用於月經錯後、胸脅脹痛、小腹冷痛、白帶量多病人。 陰虛發熱者慎用。
益母草膏 該藥具有活血調經功能。 主治月經量少、痛經、產後腹痛。 孕婦禁用,
加味逍遙丸 舒肝清熱、健脾養血是本藥的主要功效。 適應肝鬱脾虛所致的月經失調、行經腹痛、四肢疲乏病人, 服藥期間忌氣惱勞碌, 以免影響療效。
血熱型
血熱者常表現為月經先期、月經過多、血色鮮紅。 常見非處方藥有:
止血片 該藥功能為涼血止血。 用治月經先期、月經量多、血色鮮紅病人。 若病人有中量或大量出血, 必須去醫院診治。
血虛型
血虛者常見月經後期、月經過少、經色淺淡, 並多伴有面色萎黃、頭暈心悸等症狀。 常見處方藥有:
當歸紅棗顆粒 該藥有養血調經之效, 可用於血經不調、痛經屬血虛所致病人。
四物合劑 本合劑組成源于古方四物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能養血調經, 主治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月經不調的食療方
1.當歸羊肉 羊肉500克, 當歸15克, 北芪15克, 生地15克, 入沙鍋同煮, 加適量糖、醬油、食鹽、黃酒、水, 紅燒至肉爛即可食用。 本食療方可用於調理氣血兩虛引起的月經過多、經血色淡而清稀如水、肢軟乏力等不適。
2.冰糖木耳 黑木耳30克, 冰糖15克, 先將黑木耳用微火炒香, 加一碗水煮熟, 用冰糖調服。 本品對淤熱互結引起的經色暗紅或暗紫、黏稠有塊、面紅唇幹、小便赤短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3.核桃木耳 如果月經兩三個月一次, 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生長異常或體質虛弱所致, 可用黑木耳50克、核桃50克加紅糖, 每日燉食調理。
4.桃仁或山楂紅糖 若非懷孕引起的月經延後, 經色淤暗, 可用桃仁5~10克、紅糖適量,
或用生山楂50克, 水煎去渣, 沖紅糖熱服, 也有一定的效果。
長期月經不調怎麼辦, 它是小病但拖著對女性身體還是不利哦。 今天就教大家月經不調怎麼調理, 注意生活細節讓身體更健康。
情況一:腹部常常感到寒冷
很多女生一到經期就感到腹部寒冷, 同時伴隨著痛經和少量等問題, 且經期時間較長。
建議:通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女生可以在腰後面或者腹部前面貼一個暖寶寶, 能稍微的祛除寒氣。 保暖工作變的相當重要, 一定不能受涼, 平時可以多泡腳趕走寒氣。
情況二:經期情緒波動大
經期前後總覺得易怒嗎?痘痘狂長不止?厭食或貪食?這些都是經期不正常的一種表現,
建議:經期前後可以通過聽音樂或喝花茶來調節情緒, 適當的做些運動也有利於發洩。
情況三:經期出現浮腫現象
經期的時候腰酸背疼、浮腫、厭食等狀況讓整個身心不堪, 甚至有便秘的現象出現。
建議:一日三餐要規律, 均勻飲食, 多吃蔬果。 白天的時候可適當的飲用杜仲茶或高麗參茶, 有加速新陳代謝的作用。
情況四:血塊多且粘稠
你發現自己經血的顏色很暗沉且粘稠沒?這也是不健康的現象, 時多時少的經血讓身體處於不穩的狀況。
建議:這樣的女性可通過喝花茶來改善體內虛寒狀況, 像薑茶、玫瑰茶、紅花茶都可以。 平時多吃黑色、紅色、紫色的食物, 能促進血液迴圈。 》》主編推薦:閨蜜口述:第一夜痛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