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 59歲, 2010年因胃潰瘍入院進行治療, 病情好轉後出院, 但於今年五月份突然出血, 再次入院進行治療, 經診斷為胃癌, 醫生根據患者情況, 為其進行全胃切除術。
但手術一周後, 家屬發現患者吻合口處有沙眼, 同時患者伴有高燒及血象升高等狀況。 後來在醫生建議下進行禁食, 靠靜脈營養液及服用營養湯、低脂純牛奶等維持營養需要, 如此3~5天后, 患者血象恢復正常, 引流袋內基本無液體, 為保險起見, 醫生建議持繼續禁食10天, 以觀效果, 防止吻合口再瘺。
引起吻合口瘺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應瞭解吻合口瘺的發生因素及發生時間,
1.早期瘺:術後3天內, 主要與手術有關, 多因吻合不嚴密、局部供血不良、吻合口有張力或吻合器失誤等有關, 發生概率在1%~5%, 更多考察的是手術操作者的水準。
2.中期瘺:術後4~14天發生, 以一周左右最為常見, 可由吻合口局部縫線感染、組織切割壞死、術後胸腔積液未及時處理、劇烈頻繁的咳嗽、胃排空障礙、胃自身重力對吻合口的牽拉等引起, 發生率在75%~85%, 因此應防止吻合口感染同時避免吻合口觸碰及牽拉。
3.晚期瘺:術後14天以上出現, 多是因為吻合口周圍的局部感染引起的繼發性吻合口瘺或由於吻合瘺口較小引起, 發生率在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