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脾氣虛證的三種療法

脾氣虛”一詞出於《內經》 , 如《靈樞·天年》篇中有“七十歲, 脾氣虛, 皮膚枯”的脾氣虛論述。 其後歷代醫家對脾氣虛證進行深入研究及發揮, 指出脾主運化, 是氣血生化之源, 為後天之本。 若先天稟賦不足, 或素體脾胃虛弱;或後天失於調養, 或飲食不節, 饑飽失常, 或勞倦過度, 憂思日久, 損傷脾胃;或年老體衰, 或大病, 久病之後, 元氣未複, 失於調養, 均可使脾氣虧虛, 運化功能失常, 導致氣血生化乏源, 形成脾氣虛證。

治療脾氣虛證常見的方法就是中藥療法和食療法, 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的輔助性的療法。 只要患者長期堅持合理使用的話,

會使治療的效果更加的好。 下面就是相關療法的介紹。

(1)針灸療法

取穴:主穴有脾俞、風門;配穴有章門、合穀。

手法:平補平瀉法, 或加灸。

脾俞與章門有健脾益氣功能, 除濕止瀉。 風門疏調太陽經氣, 散風寒解表邪;取合谷穴祛邪解表。

(2)貼敷療法

①感冒膏 胡椒15克, 乾薑10克, 蔥白適量。 先將前兩味藥粉碎過篩, 加入蔥白, 混合搗融如膏狀。

取藥膏適量, 先貼於大椎、脾俞、胃俞三穴, 膠布固定。 再取藥膏塗于兩手內勞宮穴, 合掌放於大腿內側, 夾定, 覆被蜷臥, 待汗出即愈。

②溫脾膏 吳茱萸6克, 母丁香10粒, 綠豆7粒, 紅棗2枚(去核)。 諸藥混合, 搗融如膏。

取藥膏1/2, 分貼于神闕、脾俞穴上, 用紗布蓋好, 膠布固定, 一日一換, 2~3次即可。

③肉桂散 用薑汁調肉桂末,

貼臍, 用膠布固定。

(3)按摩療法

脾虛外感風寒, 取風池、脾俞、迎香、太陽諸穴, 進行自我按摩。

①風池穴 俯首取穴, 用兩拇指分別按於同側風池穴, 其餘四指附於頭的兩側, 由輕而重的向外按揉20~30次。 或兩手中指分別按揉同側風池穴。

②脾俞穴 兩手中指按在脾俞穴上(拇指附著在肋骨上), 用力按揉30~50次, 揉至皮膚局部有熱感為佳。 或兩手握拳用食指關節突起部位按揉穴位。

③印堂穴 以拇指羅紋面放於穴位上, 其餘四指附於目外, 按揉20~30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