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特別提醒的是, 煎雞蛋也要儘量少吃, 尤其是單面煎蛋。 不僅蛋黃一面容易殘留致病菌, 貼著鍋的一面經煎炸後容易變焦, 變焦的雞蛋可能含有致癌物苯並比。 而且, 經常吃煎蛋容易使油脂攝入過量, 誘發高血脂和脂肪肝。 這些說法決非危言聳聽。 首先, 生雞蛋容易被致病菌污染。 因為雞蛋是由雞的卵巢和泄殖腔產出的, 而卵巢、泄殖腔的帶菌率很高, 所以蛋殼表面, 甚至蛋黃都可能被細菌污染。 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 雞蛋的外殼佈滿小孔, 這些小孔的直徑比致病菌要大幾十倍乃至幾百倍。
其次, 生雞蛋中含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兩種有害物質, 前者會阻礙人體腸胃道中的蛋白酶與蛋白質接觸, 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後者能與食物中的生物素結合, 形成人體無法吸收的物質, 容易導致人體生物素缺乏病, 從而產生一系列症狀, 如:精神倦怠、肌肉酸痛、毛髮脫落等。 而雞蛋一經煮熟、煎熟, 上述兩種有害物質就會被破壞, 不再影響人體對營養素的吸收。
第三, 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緊密, 很大一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 只有煮熟後, 蛋白質才會變得鬆軟, 被人體胃腸道消化吸收。 有研究證明,
第四, 大家都知道, 生雞蛋有一股腥味, 這種味道會抑制中樞神經, 使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分泌減少, 從而導致食欲減退、消化不良, 甚至噁心嘔吐。
相比較而言, 雞蛋煮著吃比煎著吃更有營養。 不過, 專家建議, 煮的時間時間一般掌握在8—10分鐘最佳。 這樣, 既能殺死有害致病菌, 又能比較完整地保存雞蛋的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