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 多見於兒童及老年人, 中青年人也時有發生, 病人常為個部位骨折, 少數為多發性骨折, 經及時恰當處理, 多數病人能恢復原來的功能, 少數病人可遺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骨折雖然常見, 而且一般可治癒, 但是, 骨折也有它的危害。
主要表現在:
1、休克。
嚴重創傷, 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損傷所致。
2、脂肪拴塞綜合症。
發生于成人, 是由於骨折處髓腔內血腫張力過大, 骨髓被破壞, 脂肪滴進入破裂的靜脈竇內, 可引起肺、腦脂肪栓塞, 亦有人認為是由於創傷的應激作用,
3、重要內臟器官損傷:
a、肝、脾破裂:嚴重的下胸壁損傷, 除可致肋骨骨折外, 還可能引起左側的脾或右側的肝破裂出血, 導致休克。
b、肺損傷:肋骨骨折時, 骨折端可使肋間血管及肺組織損傷, 而出現氣胸、血胸或血氣胸,
c、膀胱和尿道損傷:由骨盆骨折所致, 引起尿外滲所致的下腹部、會陰疼痛、腫脹以及血尿、排尿困難。
d、直腸損傷:可由骶尾骨骨折所致。 而出現下腹部疼痛和直腸內出血。
4、重要周圍組織損傷:
a、重要血管損傷:常見的有股骨髁上骨折, 遠側骨折端可致蟈動脈損傷。 脛骨上段骨折的脛前或經後動脈損傷,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近側骨折端易造成肱動脈損傷。
b、周圍神經損傷:特別是在神經與其骨緊密相鄰的部位如骨中、下1/3交界處極易損傷緊貼肱骨行走的蹺神經。 腓骨頸骨折易致腓總神經損傷。
c、脊髓損傷:為脊柱骨折和脫位的嚴重併發症, 多見於脊椎頸段和胸腰段。 出現損傷平面以下的截癱,
骨折的發生不僅是疼痛難忍, 甚至還會對身體造成其他危害。 所以在發生骨折以後除了要積極的治療外, 最主要的還是應該做好預防骨折的準備, 學習瞭解關於骨折的知識, 以免發生骨折給自己帶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