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肱骨幹骨折

肱骨外科頸遠端1cm以下至肱骨髁部上方2cm以上為肱骨幹。 肱骨幹骨折多見於青壯年, 好發於中部, 其次為下部, 上部最少。 中下1/3骨折易合併橈神經損傷, 下1/3骨折易發生骨不連。

【診斷】

明顯外傷史, 患肢疼痛, 活動受限。 Х線片可確定骨折部位及移位元情況。

【治療措施】

1、無移位骨折

包括無神經損傷的閉合性橫形、短斜形、粉碎形或線形無移位骨折, 不需麻醉, 用輕柔手法糾正成角或旋轉畸形。 外固定方法可根據具體情況和條件選用:a. 輕型長臂 懸吊石膏或上臂“ U ” 型石膏加三角巾懸吊前臂;b. 小夾板固定; c. 長臂石膏加外展支架或肩人字石膏固定; d. 單臂外固定架固定。

石膏固定 6 周, 照片顯示有初步骨痂後去除外固定, 開始練習肢體活動。 外固定架固定者, 可早期進行關節活動。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叢或局部血腫內麻醉下, 手法復位。 小夾板或外固定架固定。 有條件時, 亦可在電視Х線機透視下, 閉合復位、內鎖髓內釘固定。

3、骨折合併橈神經損傷

如骨折無移位, 神經多系挫傷, 骨折外固定後, 觀察 1 ~ 3 個月, 若神經無恢復, 則手術探察。 骨折有明顯移位者, 橈神經有可能嵌入骨折端之間, 不可手法復位, 以免造成神經斷裂。 應手術探查神經, 同時做骨折開放復位內固定。

4、開放復位內固定

適用於開放骨折傷後 8h 內、徹底清創後不易感染者;閉合骨折因骨折端間有軟組織嵌入,

手法達不到功能復位要求或肱骨多段骨折者; 同一肢體有多處骨和關節損傷者;骨折合併血管損傷或骨折明顯移位合併橈神經損傷者;骨折不連接或嚴重畸形連接者。 採用鋼板螺絲釘者, 術後仍需可靠的外固定;加壓鋼板、內鎖髓內釘內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者, 可早期進行功能鍛煉。

【病因學】

(1)直接暴力 常發生於交通及工傷事故, 多見於中1/3, 多為粉碎或橫行骨折。

(2)間接暴力 跌倒時因手掌或肘部著地所致, 多見於下1/3, 骨折線為斜形或螺旋形。

(3)旋轉暴力 常發生于新兵投擲訓練中, 好發於中下1/3處, 骨折線為螺旋形。

【發病機理】

肱骨幹骨折端的移位除與暴力方向及肢體重力有關外, 更與肌肉的收縮直接有關。

當骨折位於肱骨幹上部、三角肌止點之上時, 骨折近端受胸大肌、背闊肌和大圓肌的牽拉向前內移位, 遠端受三角肌牽拉向上外移位; 肱骨幹中部骨折, 骨折處位於三角肌止點以下時, 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收縮向外前移位, 遠端因肱二頭肌、肱三頭肌收縮向上移位; 肱骨幹下部骨折, 兩端肌肉拉力基本平衡, 移位方向取決於外力方向、肢體所處位置及重力等。

【影像學表現】

直接暴力打擊可造成橫斷骨折或粉碎骨折, 間接暴力所致者多為斜形、螺旋形或蝶形骨折。 肱骨幹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肌肉附著, 骨折錯位的方向也有不同。 肱骨上段的骨折, 近折端受胸大肌和背闊肌的牽拉向前內側錯位, 遠折端受三角肌的牽拉向上、外錯位;肱骨中段骨折則相反,

近折端受三角肌和喙肱肌的牽拉向外、前方移位, 遠折端受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收縮向上移位, 造成骨折端重疊錯位。

【臨床表現】

骨折局部腫脹, 可有短縮、成角畸形, 局部壓痛劇烈, 有異常活動及骨擦音, 上肢活動受限。 合併橈神經損傷時, 出現腕下垂等症狀。

預防常識:

肱骨幹中下段骨折易合併橈神經損傷, 術前需詳細檢查, 術中應避免損傷。 不同平面骨折, 移位方向不同, 鬚根據X光片進行復位固定。 骨折端過度分離者易發生骨不連接形成假關節。 骨折固定後早期進行上臂肌肉主動舒縮活動, 並在傷後2—3周作肩、肘關節活動, 防止關節功能障礙。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