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孩子常有怪異姿勢警惕腦癱 錯過治療期易造成終身殘疾

有的患兒靜臥時即表現明顯的異常姿勢, 有的患兒則在運動時表現出明顯的姿勢異常。 靜止時姿勢異常包括緊張性頸反射姿勢、角弓反張姿勢、偏癱姿勢等;運動時姿勢異常包括 舞蹈樣手足徐動及扭轉痙攣。

1.緊張性頸反射姿勢

是頭部位置變動時, 影響四肢肌張力、眼位的變化。 分為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姿勢與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姿勢。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姿勢在新生兒出生後1周左右出現, 2~3個月呈優勢, 以後受上位中樞的控制而逐漸消失, 若生後3個月仍然持續存在則為異常;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姿勢出生後6個月仍存在則為異常。

2.偏癱姿勢

患兒常表現為一側肢體運動, 而另一側肢體的廢用, 左右肢體有明顯的不對稱。

3.角弓反張姿勢

患兒表現為四肢肌張力增高, 頭背屈。

4.舞蹈樣手足徐動姿勢

患兒表現為不自主的動作, 其運動常以舞蹈的形式或扭動的形式, 不間斷地出現。 運動外觀顯的持續而鬆散, 幅度大而無法控制。

5.共濟失調步態

患兒呈醉漢步態, 他們常不能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 當站立時為維持站立姿勢, 必須不停地進行調節。

6.其他

2個月以後的小兒仍有手緊握拳現象, 患兒上肢內旋位, 雙下肢呈硬性伸展、交叉, 尖足位。 有的患兒安靜時無明顯的姿勢異常, 而當檢查者突然扶患兒腋下,

使其足底著床時, 可見患兒下肢內收、交叉, 同時雙上肢內收、內旋。 超過6個月的小兒仍不能呈現正常的坐位姿勢, 而表現出特殊的異常坐位姿勢, 如前傾坐位、後傾坐位等。

小兒兩歲後仍流口水或患腦癱

小兒腦癱貴在及早發現 半歲內是治療關鍵期

女子服用“多仔丸”早產三胞胎皆患腦癱

小兒輕度腦癱的四大治療方法

判斷小兒輕度腦癱的12個表徵

智力發育落後于其他兒童 警惕孩子患腦癱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