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怎麼正確治療腦梗塞方法

腦梗塞俗稱“中風”或“腦卒中”。 “中風”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 “缺血性中風”即腦梗塞, 它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 腦梗塞在所有中風中占70%~80%, 近幾年來明顯增多, 且向年輕化發展。 有的病人僅僅27歲, 但大多數為45歲以上的中老年。

腦梗塞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在腦動脈硬化的基礎上, 血管內形成血栓, 阻塞了血流, 造成腦組織的缺血、缺氧和壞死, 使病人出現偏癱、失語、偏側肢體麻木、走路不穩、大小便失禁、精神錯亂、癡呆、甚至成為植物人, 部分腦幹梗塞和大面積腦梗塞可致命。 早期治療、早期干預可以改善病人預後,

減輕和減少致殘。 因為大量臨床資料表明, 發病後6小時內經過有效的溶栓治療, 可以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使腦梗塞痊癒率達到70%。 80%, 個別資料報導可達近90%, 不留有任何後遺症。

哪些人易患腦梗塞呢?

1.有腦梗塞家族史的人;2.高血壓及某些低血壓病人;3.糖尿病病人;4.腦功脈硬化病病人;5.肥胖病人;6.多血質人(指紅細胞增高、紅細胞比積增高的人);7.高凝狀態及血脂增高的病人;8.低纖溶狀態(指自身溶解血栓的功能下降);9.高粘血症(指纖維蛋白原、血脂、紅細胞增高、高凝等原因造成的血液粘滯度增高的病人);10.大量吸煙的人(每天10支以上, 超過10年);11.血栓前狀態(泛指曾有一過性腦缺血發作或心絞痛發作等);12.高齡。

以上易患人群中,

有以下誘因常導致腦梗塞發病:

1.季節變化, 腦梗塞常年均可發病, 但多在季節變化比較顯著的時期形成發病高峰, 如:溫度、氣壓、濕度等變化較劇烈時, 因此在一年中形成兩個小高峰, 分別為秋冬和冬春交接;

2.情緒波動時, 如精神鬱悶、長期壓抑、精神激動、過分緊張等;

3.生活習慣和環境改變時, 如長途跋涉或熬夜後;

4.長期臥床或睡眠中;

5.長時間禁水、禁食導致血液濃縮時;

腦梗塞可以復發, 並且可以多次再發。 我們在多年臨床工作中曾遇到反復再發達九次而最後死亡的病人。 這是因為:一旦患有腦梗塞, 說明機體已經具備了形成血栓的三類基礎因素, 血管內皮的損傷、血液質的改變、血流動力學的改變等因素, 這些因素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就會反復再發。 因此, 得過腦梗塞的病人, 一定要遵醫囑, 及時針對腦血栓形成的基礎因素進行正規系統的治療, 只有這樣, 才能有效地防止腦梗塞的再發, 特別是患腦梗塞, 在有效溶栓時機內(6~24小時), 及時治療, 血栓溶解, 血管再通, 自認為恢復正常的病人, 往往因經濟、人力等因素, 再通後急於出院, 不進行系統正規的、有效的病因治療, 而導致腦梗塞的反復再發, 後悔莫及。

要防止腦梗塞復發就必須做好以下幾項:

1.針對發病基礎原因進行系統、正規、有效的治療, 去除或控制發病基礎因素的發生是防止腦梗塞再發的關鍵。

2.為達到防止腦梗塞再發的目的, 必須積極治療原發病, 如動脈硬化、高血壓、低血壓、高凝、高粘及血栓前狀態。

3.生活習慣的改變, 如抽煙、酗酒、熬夜、多葷少菜、久臥久坐、不運動、精神抑鬱或易激動生氣等不良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