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骨與關節結核

骨與關節結核(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是全身結核感染的局部表現。 其發生絕大多數是由於結核桿菌從原發病灶通過血行而停留於骨端或關節的骨膜所引起的。 它是肺外結核最常見的一種。 可見於各種年齡75%~80%的患者在14歲以內, 以2~6歲最多, 外傷往往是誘發因素。 兒童常見的發病部位為脊柱, 以及髖、膝、踝等關節

臨床表現

起病緩慢, 局部症狀開始不明顯, 首先出現低熱、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疲乏、消瘦、盜汗等全身結核中毒症狀, 以後逐漸出現局部症狀。 幾乎都有結核接觸史, OT或PPD試驗陽性。

1.脊柱結核

(1)疼痛:為神經根刺激症狀,

呈放射性, 如胸椎結核疼痛可放射至胸骨或肋間, 下部胸椎痛放射至腹部及腰部。 有病變的脊椎有壓痛及叩擊痛。

(2)脊柱僵直:由於局部肌肉發生保護性痙攣, 以限制活動, 避免疼痛。 小兒入睡後, 肌肉變為鬆弛, 當身體不自覺移動時便出現疼痛, 因此常發生夜哭現象。 檢查時可見椎旁肌肉發硬, 有時隆起呈繩索狀, 此時可作拾物試驗:讓患兒彎腰從地上拾物品, 患兒腰背不能向前傾, 更不能彎腰向下, 而是取曲膝蹲下的姿勢;或是一手扶著曲屈的膝部, 一手去拾物。 此檢查法對診斷脊柱結核很有意義。

(3)脊柱有後凸不變的固定畸形, 患兒呈特殊姿勢, 保護性地採取不同體位, 以減少對受損椎體的壓力。 如胸椎結核時常保持抬起肩膀挺胸的姿勢,

腰椎結核時腹部前挺, 雙足遠離, 步態蹣跚, 呈鴨步狀。

(4)脊椎受損處有寒性膿瘍形成, 髖關節伸直受限。 進一步椎體破壞可出現脊髓壓迫症, 如大小便失禁, 病損以下皮膚感覺消失, 腱反射亢進、踝陣攣等。

(5)X線攝片:早期椎間隙變窄及骨質疏鬆, 晚期椎體破壞呈楔形, 有時脊柱旁軟組織陰影增深呈梭形, 提示有寒性膿瘍形成。

2.髖關節結核

(1)腿痛:很少限於髖關節而是放射至膝關節股前內側, 為間歇性, 休息後消失, 以後發展呈持續性。 小兒有夜驚現象, 為髖關節結核特點。

(2)跛行:走路時主要由健肢著地呈跛行步態, 此種姿勢可使疼痛減輕, 患側髖關節活動受限, 股四頭肌萎縮, 患兒下肢縮短。

(3)妥馬征陽性:令患兒平臥,

兩手抱膝使健側髖關節屈曲, 同時令其伸直對側下肢, 若不能伸直, 可認為該側髖關節有病。

(4)X線攝片:最初幾周內可無任何發現。 早期變化有骨質疏鬆, 髖臼變淺、變平, 進而股骨頭或髖臼邊緣骨質破壞, 關節間隙變窄, 嚴重時廣泛骨質破壞, 股骨頭病理性脫臼, 關節完全損壞或關節纖維性強直而喪失活動能力。

3.膝關節結核

(1)早期症狀為輕微的跛行及疼痛, 間歇性, 休息後消失, 活動時加重, 夜間可發生跳痛, 跛行與疼痛可發展為持續性, 並加重。

(2)關節腫脹呈梭形腫大, 關節腔內積液時觸診有波動感及浮髕現象。

(3)患側大腿肌肉萎縮, 膝屈曲畸形, 髕上滑囊增厚, 觸之有揉面感, 出現運動障礙, 如關節囊內充滿結核性肉芽組織,

關節伸直受限, 膝關節取屈曲位置。 大腿略向外旋轉, 此位置可減輕疼痛。 進一步骨骺破壞後, 患肢變短, 關節呈畸形, 逐漸加重, 最後屈曲成直角。

(4)X線攝片:膝關節正側位像, 早期可見限局性骨質松疏, 繼而骨小梁模糊, 骨骺端骨質破壞。 關節腔狹窄, 關節軟組織腫脹, 有時可見寒性膿瘍形成。

(5)關節穿刺找結核菌或活組織檢查。

4. 指骨掌骨結核

(1)多見於5歲以下小兒。

(2)為多發性, 手指骨或掌骨呈梭形膨大, 無紅腫熱痛等症狀。

(3)X線攝片可見骨幹中心有小透亮區, 逐漸擴大, 幾乎充滿整個骨幹, 使骨幹呈梭形腫脹, 骨皮質極薄, 有時可見骨皮質增生, 形成一層緻密陰影, 病變進展可有死骨形成, 指骨病理性脫臼, 患側較健側長。

治療

(一)一般治療臥床休息,

加強營養及給予多種維生素等。

(二)抗結核藥物治療選二聯或重者選三聯治療。

1.INH+SM+PAS(或EBM) INH: 1~1 1/2年; SM: 3~6個月; PAS: 6~12個月; EMB: 6~9個月

2.INH+RFP INH: 1~1 1/2年; REP: 6~12個月

(三)局部治療

1.皮膚牽引術畸形患兒用皮膚牽引術糾正屈曲畸形和保持功能體位, 可減輕肌肉痙攣和疼痛。

2.石膏固定無畸形者用石膏固定以限制活動, 每$個月更換一次, 並觀察關節功能。

3.手術治療可用病灶清除術, 效果較好。 單純滑膜結核可行單純滑膜切除術。 12歲以上的關節結核患者可考慮作關節固定術。

(四)脊柱結核及合併截癱的治療在全身治療及充分用抗結核藥的基礎上應用。

1.臥硬板床或用石膏固定。

2.寒性膿瘍穿刺排膿以減輕全身中毒症狀。

3. 完全截癱者行手術探查, 清查病灶, 行前外側減壓術。 不完全截癱者先採用保守治療2~3個月,無效時採用手術治療,待完全恢復後可考慮作脊椎融合術。

(五)對截癱患兒要加強護理,定時翻身、加墊,預防褥瘡發生。同時預防墜積性肺炎及呼吸道感染。

不完全截癱者先採用保守治療2~3個月,無效時採用手術治療,待完全恢復後可考慮作脊椎融合術。

(五)對截癱患兒要加強護理,定時翻身、加墊,預防褥瘡發生。同時預防墜積性肺炎及呼吸道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