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胃病, 胃病是現代人的高發疾病, 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家裡總有胃病患者, 當胃病發作時我們可以按摩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這三個穴位。
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治胃痛
它們都在胸部, 我們從腹部往上摸, 會摸到兩塊骨頭, 這就是肋骨, 順著這兩塊骨頭往上, 會發現它們有一個交點。 這兩塊骨頭就像一個"人"字向下一樣, 這個地方就叫劍突, 從劍突的位置到肚臍是8寸, 中間一半的位置, 也就是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 從中脘向上1寸就是上脘, 向下到肚臍的一半, 也就是肚臍向上2寸就是下脘。
在腹部,
中醫根據脾胃的作用, 也將其命為倉廩之官, 也就是人體的後廚房。 上、中、下脘, 表示這幾個穴分別處於胃的上、中、下部。
上脘在胃的上部, 和賁門相對應, 賁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食管, 是食物進入胃的通道。 上脘穴在這個位置, 對於人們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飽, 或者其它原因而導致的胃脹、嘔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療效。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 佔據了胃的主體部分,
下脘穴在胃的底下, 胃和小腸連接的轉彎處。 胃雖然是消化器官, 但它只對食物進行粗略的加工, 就好比我們榨果汁, 先要用刀將水果切成大塊, 再放到攪拌機當中。 胃就相當於這把刀, 只做一部分簡單的工作, 真正的消化過程是在小腸中完成的。 下脘穴位於食物從胃進入小腸的關口處。 對於食物在胃中下不去導致的腹脹、胃痛、嘔吐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而且, 因為它在胃的下部, 對於因為中氣不足導致的胃病、胃下垂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療效。
從這裡可以看出, 上、中、下脘"三兄弟"在胃上形成一條線, 相當於脾胃的衛士, 對於和脾胃有關的疾病都有很好地防禦和治療作用, 是胃的忠實護衛隊。 所以, 對於胃系疾病, 就像某個廣告裡說的, 胃痛、胃脹、胃酸等等, 都可以來找這三兄弟"助陣", 將它們一網打盡, 絕對比廣告裡的方法真實有效。
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可以同時刺激到它們, 這就是艾灸。 採用隔薑灸的方式, 將姜切成薄薄的片, 如硬幣那種厚度, 然後通過艾灸的方式來熏烤。 通過熱度的傳遞, 將生薑汁中的熱性成分滲入皮膚, 可以很簡便地達到治療的目的。
有一個笑話, 說現在做胃的健康方面的調查,
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是護胃的穴位, 當胃部疼痛時可以按摩這三個穴位, 能夠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