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脂肪肝的發病機理和診斷

一.脂肪肝的發病機理

食物脂肪經水解酶消化後, 其乳糜微粒(主要成份是甘油三酯)被小腸上皮吸收入血。 入血的乳糜微粒有三條去路:

一是分解後稱為肌肉活動的能源;

二是儲存在脂肪組織作為潛在能源;

三是轉運至肝臟進行代謝。

轉運至肝臟的甘油三酯與載脂蛋白結合成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顆粒泌入血液。 如果甘油三酯產生量多, 或極低密度脂蛋白量少, 造成甘油三酯在肝內堆積, 而形成脂肪肝。
二、脂肪肝病因

1.飲酒。 飲酒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見病因, 飲酒致脂肪肝可能是酒精對肝內甘油三

酯的代謝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健康者, 每日飲酒含乙醇100-200克, 連續10-12天, 不論其飲食是否含蛋白質, 均可發生脂肪肝, 低蛋白質只是一種加重因素。

2.饑餓。 由於血糖降低, 脂肪肝組織中的脂肪酸被動員入血, 使血中游離脂肪酸升高, 肝內有中等度脂肪堆積。

3.營養不良。 由於蛋白質缺乏, 而導致極低密度脂蛋白合成減少, 這樣造成肝轉運甘油三酯發生障礙, 脂肪在肝內堆積。

4.肥胖。 50%肥胖者有肝內脂肪浸潤, 這是由於脂肪組織增加, 游離脂肪酸釋出增多所致。 肝炎後脂肪肝是由於攝食過多、運動減少, 加之肝功能尚未完全恢復, 極易造成脂肪在肝記憶體積。 慢性肝炎病人由於不適當地增加營養和減少體力活動, 也常伴有脂肪肝。

5.糖尿病。 約有半數糖尿病病人伴有脂肪肝, 這是因為糖尿病病人, 葡萄糖不能利用, 造成三大代謝紊亂, 最終使脂肪酸在肝記憶體積引起脂肪肝。

6.皮質激素。 長期使用激素可使人肥胖並發生脂肪肝。

三.脂肪肝的診斷方法

首先, B超檢查對脂肪肝敏感性高。 B超可檢出肝脂肪含量達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達50%以上的脂肪肝, 超聲診斷敏感性可達90%;在非纖維化的肝臟中, 超聲診斷脂肪肝的敏感性達100%。
其次, B超檢查費用低廉。 與CT、MRI等昂貴的檢查相比, 後者診斷更準確些, 但B超費用少, 操作方便, 且無放射性。 所以B超現已作為脂肪肝的首選診斷方法, 並廣泛應用于人群脂肪肝發病率的流行病學普查。

1、彌漫性脂肪肝:

按回聲衰減程度不同分為三度:

輕度:前場回聲增強, 後場回聲衰減不明顯, 肝內管狀結構仍可見。

中度:前場回聲增強, 後場衰弱, 管狀結構走行模糊, 但尚可辨認。

重度:前場回聲明顯增強, 後場衰減明顯, 甚至呈無回聲區, 輪廓不清, 管狀結構難以辨認。

2、局限性脂肪肝:

局限性脂肪肝亦稱非均勻性脂肪肝, 與彌漫性脂肪肝相對而言, 兩者可互相轉化。 前期僅局限於小片肝實質, 聲像圖表現為多發性強回聲結節, 繼而可發展為非均勻性彌漫性脂肪肝。 整個肝臟彌漫性浸潤, 僅殘存小片正常或相對正常的肝實質區, 多見於肝被膜下、膽囊床或門靜脈主幹分支區, 好發于肝左葉, 聲像圖上表現為在強回聲性肝實質內, 出現邊緣清晰的弱回聲區,

呈類圓型或斑片狀, 但無腫塊效應, 無血管繞行或中斷, 甚至可見門靜脈正常延伸入該區。

其可分三型:

局限性浸潤型:顯示為肝內小片狀強回聲光團。

葉段性浸潤型:脂肪浸潤的範圍較大, 累及的區域正好與肝的葉段範圍相吻合。

彌漫性非均勻性浸潤型:大部分肝實質被脂肪浸潤, 殘存小片狀正常區示弱回聲區, 這一型在非均勻性脂肪肝中多見, 易誤診為肝內腫瘤。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