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過剩養出脂肪肝
肝臟是人體重要器官,
分泌膽汁,
與物質代謝密切相關,
正常肝臟含脂肪量不超過5%,
脂肪過量沉積在肝臟中就是脂肪肝,
專家指出,
十幾年前很少有人患脂肪肝,
如今因為營養的豐富這類病人越來越多了。
提到這一點,
很多醫生都深有體會,
在前不久一次肝病研討會上,
一位專家曾感慨地說,
“我一見胖孩子就擔心”。
確實,
營養過剩養出了很多“富貴病”人,
就是在兒童青少年中也逐漸成為一景,
程教授說,
脂肪肝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
人體每天所吸收營養物質要依靠肝臟加工,
來提供生命活動需要,
長期攝入過多動物脂肪、植物油、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不能被充分利用,
過剩營養物質便轉化為脂肪存起來,
導致肥胖、高血脂和脂肪肝。
很多人在飲食上不加控制,
體重超標,
導致脂肪肝,
十幾歲的孩子也為數不少,
這些孩子大多是胖墩兒。
臨床上也證實,
近半肥胖者合併脂肪肝,
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表現更為明顯。
但脂肪肝並非一種因素造成,
酗酒、營養不良、糖尿病、高脂血症、藥物性肝損害等都會引發脂肪肝,
同時,
長期飲酒、營養不良者或有糖尿病的人也會出現脂肪肝。
不必恐懼不可輕視
一旦出現脂肪肝,
人們往往有食欲不振,
噁心、乏力、上腹飽脹現象,
有的還伴有疼痛。
被查出有脂肪肝的人群對待該病態度也各不相同,
要麼談“肝”色變,
恐懼擔心,
害怕發展成為肝炎、肝硬化等;要麼不以為然,
不予理睬。
其實脂肪肝是一種良性疾病,
只有少數可能發展成肝硬化,
但也不能因此忽視,
還是應該積極治療。
“脂肪肝和肝炎沒有必然的關係,
但卻經常同時存在,
互相影響。
”專家解釋,
脂肪肝只是肝內脂肪含量過多引起的肝臟脂肪化,
只是甘油三酯堆積導致的肝功能異常,
一般都是可逆的,
但並非病毒作用引起,
不會傳染,
脂肪肝和肝炎在臨床上有相似表現,
但其存在可能會加重肝炎病情,
而很多肝炎患者因為肝細胞受損,
發生脂肪肝。
很多人擔心脂肪肝會不會惡化成為肝炎、肝硬化,
專家指出,
脂肪肝不是肝癌的危險因素,
脂肪肝患者中,
只有很少一部分可能進展為肝硬化,
尤其是中度、重度脂肪肝可能導致肝腫大、疼痛,
引起肝臟病理變化,
導致肝臟有纖維增生等,
但飲酒、藥物等成為脂肪肝進展為肝硬化的危險因素,
尤其是長期酗酒者,
對肝細胞毒性較大,
容易誘發肝纖維化,
引起肝硬化。
健康生活方式抵禦脂肪肝
面對越來越多的遭受“肝”擾人群,
如何能將脂肪肝帶來的健康隱患減到最低,
如何讓一些啤酒肚、小胖墩不被脂肪肝擊中,
專家的建議是:培養、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均衡飲食、控制體重、不酗酒、適量運動,
慎用藥物,
才能將脂肪肝拒之門外。
調整飲食 適當運動 為了減少脂肪攝入,
適當減少食量,
特別是減少脂肪和糖類的攝入,
多食些豆製品和含有B族維生素的食物,
多食粗糧,
同時適當補充蔬菜、水果等食品。
肥胖性脂肪肝應更要節制飲食,
多加強運動。
如果是營養不良性脂肪肝,
需要進行高蛋白膳食及足夠的糖類及脂肪,
多食對肝病有益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食物,
飲食不要太過於精細,
粗細搭配,
胡蘿蔔、花生、山楂、無花果等可以降脂,
脂肪肝患者可以多食。
有的放矢 慎用藥物 不同脂肪肝類型在治療上區別較大,
需要對症治療,
如酒精性脂肪肝就要戒酒,
肥胖性脂肪肝主要是控制體重。
因糖尿病引起的還要控制好血糖,
大多數輕度脂肪肝經過治療得以逆轉,
對於症狀較重的,
在堅持飲食調整、運動鍛煉的同時,
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常見的治療脂肪肝的藥物有膽鹼、生物膜保護劑、抗氧化劑、中藥等,
但不同脂肪肝類型對應不同藥物,
患者千萬不可盲目亂用,
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避免藥物服用不當對肝臟產生毒性,
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