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太好太差 都會損害肝臟
酒精是肝臟的第一殺手。 脂肪肝主要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就是由於長期飲酒造成的。
大量酗酒首先會影響肝臟內脂肪酸的代謝, 乙醇進入人體後, 在肝臟內經過一系列的生化過程, 最終會轉化為甘油三酯。 長期大量飲酒, 必然會導致大量甘油三酯堆積在肝臟之中, 從而逐漸形成脂肪肝。
因此, 遠離酒精性脂肪肝, 最重要的就是戒酒, 減少酒精對肝臟的損害。
營養過剩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因為過剩的營養物質會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和營養過剩恰恰相反, 長期營養不良、缺少蛋白質和維生素, 也會引起營養缺乏性脂肪肝。
眼下不少熱衷於減肥瘦身的年輕女性, 經常用蔬菜和水果代替主食。 當人體無法獲得葡萄糖及脂肪燃燒時所需的氧化酶類時, 就會動用身體其他部位貯存的脂肪、蛋白質來轉化為葡萄糖。 當大量脂肪、蛋白質通過肝臟這一“中轉站”轉化為熱量時, 就容易導致脂肪在肝臟滯留, 造成脂肪肝。
節日飲酒吃喝 節後最易加重
李先生今年三十出頭, 去年體檢時被查出患有輕度脂肪肝。
但節日裡應酬不斷, 喝酒又不加節制, 李先生近來總覺得消化不良, 有時候還會覺得輕微的噁心。 無奈之下, 他又來到醫院, B超檢查發現, 他的脂肪肝比去年檢查時更嚴重了。
脂肪肝的發生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有著密切關係。 近年來, 像李先生這樣的年輕脂肪肝患者不斷增多, 且每年春節長假過後, 由於飲食不加節制、飲酒過量, 很容易導致病情加重。
肝臟是合成脂肪的器官, 並非儲存脂肪的器官。 正常人的肝內總脂肪量約占肝重的5%, 其中含有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膽固醇及膽固醇脂。
此外, 糖尿病、藥物性肝損害、高脂血症等都與脂肪肝的發生關係非常密切。
早期症狀輕微 體檢不可忽視
陳金聯副主任醫師指出, 輕度的脂肪肝往往症狀輕微甚至沒有任何症狀。 部分患者會表現為食欲不振、噁心、嘔吐、體重下降、乏力、腹脹、肝區不適或隱痛等, 且往往容易被誤診為膽囊炎或慢性胃炎。
脂肪肝一般是通過B超或CT檢查等被發現。 因此, 定期體檢對於早期脂肪肝的發現非常重要。
脂肪肝患者營養原則
營養治療是脂肪肝患者最基本的治療措施。 營養治療的原則是控制總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提高蛋白質的質和量, 給予適量脂肪, 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
1、控制能量攝入:對於脂肪肝[2]患者, 能量供給不宜過高。 從事輕度活動,體重在正常範圍內的脂肪肝患者每日每公斤應供給126~147KJ(30~35kcal), 以防止體重增加和避免加重脂肪堆積。 對於肥胖或超重者,每日每公斤應為84~105KJ(20~25kcal), 以控制或減輕體重, 爭取達到理想或適宜體重 。
2、提高蛋白質的質與量:供給充足的蛋白質, 有利於脂蛋白合成, 清除肝內積存的脂肪,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 蛋白質供給量每日以110~115g, 重體力勞動者加至每日115~210g, 占總能量的10%~15%為宜,並保證一定量的優質蛋白。
3、適量脂肪:脂肪肝患者仍應給予適量的脂肪, 而且必需脂肪酸參與磷脂的合成, 能使脂肪從肝臟順利運出,對脂肪肝有利。 建議每天給予脂肪
4、控制碳水化合物:應攝入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禁食富含單糖和雙糖的食品, 如高糖糕點、霜淇淋、幹棗和糖果等, 以促進肝內脂肪消腿。 但是過分限制碳水化合物可使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 每日碳水化合物以占總能量的60%左右為宜。
5、補充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肝臟貯存多種維生素。 在肝病時貯存能力降低, 如不及時注意補充,就會引起體內維生素缺乏。 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E、葉酸、膽鹼、肌醇、鉀、鋅、鎂等的食物, 以維持正常代謝,保護肝臟, 糾正和防止缺乏。
6、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減緩胃排空時間, 減少脂肪和糖的攝入和吸收, 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飲食不宜過分精細, 主食應粗細雜糧搭配, 多吃蔬菜、水果和菌藻類, 以保證足夠數量的膳食纖維攝入。
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E、葉酸、膽鹼、肌醇、鉀、鋅、鎂等的食物, 以維持正常代謝,保護肝臟, 糾正和防止缺乏。
6、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減緩胃排空時間, 減少脂肪和糖的攝入和吸收, 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飲食不宜過分精細, 主食應粗細雜糧搭配, 多吃蔬菜、水果和菌藻類, 以保證足夠數量的膳食纖維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