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如何鑒別脂肪肝

核心提示: 脂肪肝常無自覺症狀, 有些類似輕症肝炎, 黃疸少見, 如有亦為輕度。 通過B超、CT可有輔助診斷意義, 確診必須依靠肝活檢。

隨著生活條件的日益優越, 脂肪肝患者也變的越來越多, 目前脂肪肝已經成為了國人健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雖然大多數並無明顯症狀, 但一旦嚴重起來病情還是十分兇猛的, 鑒別脂肪肝的方法有必要瞭解一下。

脂肪肝, 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 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 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

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 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 其臨床表現輕者無症狀, 重者病情兇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 早期診斷並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

診斷鑒別

病情辨別

脂肪肝的臨床表現多樣, 輕度脂肪肝多無臨床症狀, 易被忽視。 據記載, 約25%以上的脂肪肝患者臨床上可以無症狀。 有的僅有疲乏感, 而多數脂肪肝患者較胖, 故更難發現輕微的自覺症狀。 因此目前脂肪肝病人多於體檢時偶然發現。 中重度脂肪肝有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 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噁心、嘔吐、體重減輕、肝區或右上腹隱痛等。 肝臟輕度腫大可有觸痛, 質地稍韌、邊緣鈍、表面光滑, 少數病人可有脾腫大和肝掌。

當肝內脂肪沉積過多時, 可使肝被膜膨脹、肝韌帶牽拉, 而引起右上腹劇烈疼痛或壓痛、發熱、白細胞增多, 易誤診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術。 脂肪囊泡破裂時, 脂肪顆粒進入血液也可引起腦、肺血管脂肪栓塞而突然死亡。 若肝細胞脂肪堆積壓迫肝竇或小膽管時, 門靜脈血流及膽汁排泄受阻, 出現門靜脈高壓及膽汁淤積。 因急性化學物品中毒、藥物中毒或急性妊娠期脂肪肝, 其臨床表現多呈急性或亞急性肝壞死的表現, 易與重症肝炎相混淆。 此外, 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膚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覺異常等末梢神經炎的改變。 少數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衄等。 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腫、電解質紊亂如低鈉、低鉀血症等,
脂肪肝表現多樣, 遇有診斷困難時, 可做肝活檢確診。

脂肪肝常無自覺症狀, 有些類似輕症肝炎, 黃疸少見, 如有亦為輕度。 通過B超、CT可有輔助診斷意義, 確診必須依靠肝活檢。

診斷標準

1、無飲酒史或飲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週140克, 女性70克;

2、排除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全胃腸外營養、肝豆狀核變性等可導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除原發疾病臨床表現外, 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區隱痛、肝脾腫大等非特異性症狀及體征。

4、可有超重/內臟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亂、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征。

5、血清轉氨酶和穀氨醯轉肽酶水準可由輕至中度增高, 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為主

6、肝臟影像學表現符合彌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學診斷標準

7、肝活檢組織學改變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學診斷標準。

凡具備上述第1-5項和第6或第7項中任何一項者即可診斷為脂肪肝。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BMI的計算方法和判定標準。 BMI=體重/[身高]2。 對於亞洲成人而言, BMI≥23kg/m2提示體重超重, BMI≥25kg/m2提示輕度肥胖, BMI≥30kg/m2提示重度肥胖。 中心性肥胖指:男性腰圍≥90cm, 女性腰圍≥80cm。

患脂肪肝後, 其干預和治療應強調綜合治療, 患者須改變生活方式、節食、運動、禁酒和戒煙, 以及控制原發疾病。 充分進行的生活方式治療後仍不足以恢復正常或合併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則需要採用藥物進行治療, 包括調脂、降壓和改善胰島素抵抗和控制血糖等。

另外, 希望大家能夠每天堅持體育鍛煉,

保持身體健康, 這不僅僅是針對脂肪肝患者, 一個健康的人也應該是需要每天堅持體育鍛煉的, 體育鍛煉一定要有規律, 不要過於給自己施壓, 脂肪肝患者可以去醫院諮詢醫生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