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用一些藥物, 如抗腫瘤藥物、解熱鎮痛藥等, 可以誘發脂肪肝。 這類由藥物對肝的直接或間接損傷引起脂肪病變就是藥物性脂肪肝。 要在藥物治療疾病的同時預防藥物性脂肪肝, 需要從多方面入手。
嚴格掌握用藥指征
以常用的解熱鎮痛藥撲熱息痛為例, 用於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感冒、牙痛等症, 有肝、腎、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需要慎用。 尤其禁用於孕婦。 一般來說, 能傷肝的藥物, 在其說明書上都有注明, 患者在服用時要注意閱讀, 嚴格按用藥說明劑量使用, 不要隨便改變劑量, 擅自加大藥量。
嚴格遵守醫囑
嚴格遵守醫囑十分重要, 遇到嚴重的疾病儘量不要自行買藥服用。 尤其是小兒, 更需要遵醫囑服藥。 如果小兒過量服用百服寧, 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中毒症狀, 甚至陷入昏迷。 長期過量服用具有肝損害作用的藥, 不僅會導致脂肪肝, 還可引起肝衰竭。
仔細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用藥前, 仔細閱讀藥物會導致哪些不良反應。 及早發現不良反應的早期徵象, 如早期脂肪肝有輕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脹、噯氣、肝區脹滿等感覺。 及時治療可避免病情惡化。
定期檢查
服用可引起脂肪肝的藥物時, 應定期檢查血脂、肝臟B超及肝功能等, 以便及時發現並停用相關藥物。 必要時還可應用降脂保肝藥物, 以儘快修復受損傷的肝細胞。
注意藥物相互作用
聯合用藥時, 需要考慮藥物的相互作用。 一些藥物合用會加重肝臟代謝負擔, 從而引起肝損害, 所以要儘量避免。 可以選擇對肝臟副作用小的藥物進行替代治療。
適當減藥
因病用藥時間過久, 即使藥物未超過規定的劑量, 但仍可造成肝臟損害。 所以應在醫師指導下, 儘量降低用藥劑量和縮短用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