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麻風病的免疫

麻風病是一慢性傳染病模型, 也是一個免疫病慢性疾病模型。 長期以來, 人們就觀察到, 在臨床上存在有結核樣型和瘤型兩種不同的極型, 各型麻風在組織病理學上和組織內含菌量的多少都表現明顯差異。 這些差異並非麻風桿菌有不同的菌株, 而是由於機體對麻風桿菌的免疫反應不同所致。 近年來根據臨床、細菌、病理、免疫等方面表現和特點, 都可見到這種漸次移行的現象。 為了形象地說明以免疫力為基礎的這種狀態, 借用物理學上的光譜概念, 確立了麻風病的免疫光譜現象。 即從結核樣型、界線類、(界線類偏結核樣型、中間界線類、界線類偏瘤型)到瘤型,

正像一個連續的光譜狀。 一些研究表明, 機體的免疫力決定著麻風的感染過程, 如感染後是否發病、發病類型和轉歸等。 從各型麻風皮膚和淋巴結活檢中, 觀察組織病理象變化, 可見損害中淋巴細胞的浸潤程度以及組織巨噬系統細胞的形態學變化, 都可以反映出病人對麻風桿菌免疫反應的不同。

應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測定方法檢測結果說明, 健康成人對麻風桿菌大都具有較強的免疫力, 兒童的免疫力較弱, 免疫力的強弱隨年齡增長而漸增強。 各型麻風對麻風桿菌的免疫力也不同, 在免疫光譜一端的結核型麻風(TT), 其體液抗體較正常人僅略為增高,

而細胞免疫功能正常或略為降低。 而在光譜另一端的瘤型麻風(LL), 其體液抗體明顯增高, 而細胞免疫功能則顯示嚴重缺陷。 各型麻風從體液抗體產生來看, 其水準在麻風光普中依序為:LL >BL>BB>BT>TT, 免疫力低的瘤型卻較有免疫力結核樣型和正常人為高, 這是一個反常現象。 說明在麻風病的血清中雖有高水準的坑體, 但對身體似乎沒有任何保護和有益作用。 從細胞免疫反應的強度來看, 依序為:TT>BT>BB>BL>LL。 麻風病的免疫防禦機制主要是細胞免疫。 需要指出的是, 細胞免疫反應的抑制(或缺陷 )有特異性和非特異兩個方面, 瘤型麻風經有效的抗麻風治療後, 其非特異性細胞免疫缺陷可以得到改善;而對麻風桿菌的無反應性(如麻風菌素試驗),
雖經多年治療仍不改變, 這種特異性缺陷的性質和機制還有待深入研究。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