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雖以毒命名, 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 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 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復發作, 稱復發性丹毒。 患病日久, 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腫。 發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腫, 亦稱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變化是真皮高度水腫, 血管及淋巴管擴張, 真皮中有廣泛的膿性白細胞浸潤, 可深達皮下組織。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血中白細胞增高, 可診斷為丹毒。 但應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
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 避免過度勞累, 並適當隔離。 如病在下肢, 則應臥床, 抬高患肢。 藥物治療以青黴素為首選, 口服或靜脈滴注。 對青黴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黴素或磺胺類藥物。 局部可外塗20%~30%魚石脂軟膏, 或用0.1%雷夫奴爾溶液濕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