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患者需要長期臥床休養治療, 一旦不注意適當活動, 很容易誘發褥瘡, 甚至引起感染加重病情。 根據褥瘡的發展過程和輕重程度不同, 可分為淤血紅潤期、炎性浸潤期、潰瘍期3期, 應根據各期特點進行治療和護理。
1.瘀血紅潤期
第一期褥瘡較輕, 局部皮膚受壓或潮濕刺激後可出現紅、腫、熱、麻木或觸痛。 為防止局部繼續受壓, 應保持局部乾燥, 增加翻身次數, 並避免摩擦、潮濕等刺激;也可遵醫囑使用外用藥。
2.炎性浸潤期
如果紅腫部繼續受壓, 血液迴圈得不到改善, 受壓表面皮色轉為紫紅, 皮膚因水腫變薄而出現水皰,
3.潰瘍期
潰瘍期屬於褥瘡最嚴重階段, 靜脈血液回流受到嚴重障礙, 局部瘀血致血栓形成, 組織缺血缺氧。 重者壞死組織發黑, 膿性分泌物增多, 有臭味, 感染甚至引起敗血症。 應清潔創面, 可適當輔以祛腐生新的中藥治療。 西醫方面應根據傷口情況給予相應處理, 用多層紗布, 把瘡面填平, 使瘡面在藥水浸潤之中, 最後用幹紗布敷在外層, 每天要換藥, 保持創口乾燥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