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午睡有講究 教你正確午酣

近年來, 德國精神病研究所睡眠專家們研究發現, 人體除夜晚外, 白天也需要睡眠。 在上午9時、中午1時和下午5時, 有3個睡眠高峰, 尤其以中午1時的高峰較明顯。 也就是說, 人除了夜間睡眠外, 在白天有一個以4小時為間隔的睡眠節律。 專家們認為, 人白天的睡眠節律往往被繁忙的工作和緊張情緒所掩蓋, 或被酒茶之類具有神經興奮作用的飲料所消除, 所以, 有些人白天可不顯困乏之感。 然而, 一旦此類外界刺激減少, 人體白天的睡眠節律就會顯露出來, 到時便會有困乏感, 到了中午很自然地想睡覺。
倘若外界的興奮刺激完全消失, 人們的睡眠值亦進一步降低, 上下午的兩個睡眠節律也會自然地顯現出來, 這便是人們為什麼要午睡和老年人為何白天要打幾次盹的道理。

研究表明, 午睡是正常睡眠和清醒的生物節律的表現規律, 是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條件。 不少人, 尤其是腦力勞動者都體會到, 午睡後工作效率會大大提高。 國外有資料證明, 在一些有午睡習慣的國家和地區, 其冠心病的發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國家低得多, 這與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統舒緩, 並使人體緊張度降低有關。 所以, 有人把午睡比喻為最佳的“健康充電”, 不是沒有道理的。

午睡有益於健康, 但還得講究方法。

第一, 不要飯後即睡。 因為剛吃了午飯,

胃內充滿了食物, 消化機能處於運動狀態, 如這時午睡會影響腸胃的消化, 不利於食物的吸收, 長期這樣會引起胃病, 同時也影響午睡的品質。

第二, 注意睡的姿勢。 正確的姿勢是將褲帶放鬆, 以向右側臥、兩膝微屈為主, 這樣使心臟不受擠壓, 微屈兩膝又使肌肉放鬆, 便於胃腸的蠕動, 有助於消化。

第三, 時間不宜過長, 以1小時為宜。 研究認為, 人的睡眠分淺睡眠和深睡眠兩個階段, 呈週期性迴圈交替, 一般人在入睡80~100分鐘後, 便由淺睡眠進入深睡眠階段, 這時大腦的各中樞神經的抑制過程加深, 腦組織中許多毛細血管暫時關閉, 流向腦組織的血液相對減少, 體內代謝過程逐漸減少, 若在此時醒來, 就會感到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這是由於被抑制了的大腦皮層還未解除, 關閉的毛細血管還未開放, 大腦出現暫時的相對供血不足, 造成一時性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致, 這種症狀短則十多分鐘, 長則半個多小時才能消失。 不過, 這是就一般人而言, 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職業、勞動強度、個人差異而適當伸縮, 以午睡後自我感覺良好為標準來決定午睡的時間。

最後要引起足夠注意的是, 午睡是人體生物鐘調節的結果, 只有需要午睡才睡, 千萬莫強迫自己午睡, 更不能為了午睡而服安眠藥。

編輯推薦:

伏案午睡傷神傷身 科學午睡4招助你睡得更健康

小暑少動多靜 來個午睡更養生

午睡能使人氣血運行更順暢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