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雖然是一種很不起眼的疾病, 導致腹脹的病因卻非常的多, 甚至有很多疾病也會引起腹脹的發生, 讓患者疼痛難受。 在日常生活中, 有些疾病是能夠引起小兒腹脹的, 那麼, 哪些疾病能引起小兒腹脹呢?
哪些疾病能引起小兒腹脹
1、胃腸道疾病
(1)胃部疾病常見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擴張及幽門梗阻等。
(2)腸道疾病常見於腸結核、痢疾、腸梗阻及習慣性便秘等。
(3)其他胃腸神經官能症。
2、肝、膽與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 肝硬化, 慢性膽囊炎, 膽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
常見於急性腹膜炎、結核性腹膜炎等。
小兒腹脹的按摩方法
按摩方法一
(1)患兒仰臥位, 家長用中指端揉膻中穴50次, 然後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 再分腹陰陽30次。
(2)患兒仰臥, 摩中脘5分鐘, 點揉水分穴1分鐘。
(3)按揉足三裡穴2分鐘。
按摩方法二
(1)患兒仰臥, 家長用拇指運內八卦100次, 推板門200次。
(2)患兒仰臥, 家長用大魚際;順時針摩中脘5分鐘, 然後分腹陰陽50次。
(3)按揉天樞、脾俞, 足三裡穴各1分鐘。
小兒腹脹食療方法
白蘿蔔粥
材料:白蘿蔔1個, 大米50克, 鹽適量。
做法:1、白蘿蔔洗淨去皮, 切成小片;大米淘洗乾淨, 瀝幹水分待用。 2、砂鍋放置在火上, 放入白蘿蔔片, 加入適量的清水, 煲煮30分鐘後, 再加入大米一同煮, 煮至米爛湯稠時, 加適量的鹽調味即可。
功效:開胸順氣, 健胃, 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不錯的療效。
鵪鶉粥
鵪鶉1只去毛及腸雜, 切小塊, 大米100克, 同煮粥, 用適量油鹽調味食用。 有益氣健脾, 補氣血, 消濕積作用。 可治小兒疳積, 肚腹脹滿, 食欲不振, 脾虛便溏, 身體虛弱等症。 可作早晚餐食用, 每日或隔日食用一次。
如何預防小兒腹脹
保持平穩的情緒。
孩子過度哭鬧可能造成腹脹, 因此當孩子情緒不佳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安慰, 不能放任孩子哭鬧而不管。
選擇正確的膳食。
小兒比成人更易發生脹氣, 父母就應該避免給孩子吃難消化的食物。 另外, 少給孩子喝碳酸飲料和易在胃部製造氣體的食物, 還未斷奶的嬰幼兒的父母也要注意奶粉奶汁不宜過濃。
培養良好進食習慣。
挑選適合孩子的奶嘴, 不要讓孩子餓的太久後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