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的特點 太極拳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眾所周知, 太極拳的門派眾多, 每個門派都有各自的特點, 那麼太極拳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呢?太極拳教程有詳細講解, 太極拳的特點有很多, 下面我們先隨著太極拳教學瞭解一下吧!

太極拳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練習太極拳要氣沉丹田和意守丹田, 丹田是練太極拳的核心, 無論是技擊還是推手, 主要運用的就是丹田的力量。

丹田就是太極, 練丹田就是練太極, 所以斯拳以練丹田為必要事襠為會陰, 會陰為丹田之府。

胯的應用, 是太極拳力量之本, 是拳架、推手、技擊的靈魂。 腰胯聯合, 隱於內, 組合多樣,

接力或直接出力瞬間, 就是刀, 是槍, 是錘, 悉聽骨架組合而成形。

練習太極拳要掌握太極拳內功心法, 初學太極拳要學會太極拳的拳架, 這樣才能快速練出太極真功夫。

只要與對手的骨架相接, 或因整擊零或順勢回抽或切中勁根, 可輕易能破壞對手骨架平衡或擊碎骨架本身, 其秘訣在於太極拳手的腰胯暗地裡一收一放, 一沉一浮之間。

太極拳慢練的理由之一就是要悉心體驗“節節貫穿, 完整一氣”, 即在意念引領之下, 使身上每根骨頭節節推進, 並且在推進過程中最大可能地減少相關肌肉群的努力程度, 而一味快速運動則無從體會參與骨骼構成動作的細緻程度。

從這個角度來觀察, “用意不用力”的主旨可以用“用骨不用肉”來理解,

其實質是用意念引導肌肉細緻地控制骨骼運動, 形成合時適機的身體骨架。 骨架是隨身攜帶的武器。

練太極拳貴在堅持, 太極拳的拳理拳法較多, 要在練習中尋找太極拳的運動規律, 這樣才能不失去練拳的意義。

太極拳要求習練者通過系統訓練, 達到對周身每節骨頭都能號令, 所以無論對手碰到身上任何部位, 都能立即就在該部位進行反擊。 這種反擊, 即所謂“全身是手, 手非手”。

雖然說是全身, 而直立狀態下的人體而言, 核心部位是盤骨、盤骨之下的股骨及盤骨之上的脊骨的組合尤為重要, 古人雲“丹田”就在其構成的中心區。 這是古人實踐經驗與邏輯智慧相結合的產物。

太極拳要求習練者在別人打其脊骨時,

直接就用脊骨反擊, 這種反擊包含精微的旋轉力和組合的支撐力, 可以把打來的力量, 以旋轉的形式反送給擊者或直接擊出。

太極拳高手大抵身法靈動, 究其本質, 是與其核心骨架絲絲入扣的動作能力相吻合。 沒有“因人成形”的骨架組合能力為培養目標的拳架習練, 拳架習練就失去了作為拳學築基修煉的依憑。

太極拳的共同運動特點

(1)心靜意導, 呼吸自然

各式太極拳皆要求思想專一, 心理安靜, 用意念引導動作。 要 做到先在心, 後在身, 以意導靜, 形意合一。 打拳時呼吸要自然平穩, 並與動作相配合。

(2)中正安舒, 松柔連貫

太極拳要求立身中正安穩, 姿勢松展圓滿, 身體肌肉、關節不可緊張僵硬。 動作如行雲流水,

悠緩流暢, 連綿不斷。

(3)動作圓活, 周身協調

太極拳動作大多走弧形或螺旋形, 轉折圓潤和順, 銜接自然。

頭、眼、手、腳、軀幹要互相配合, 整個身體要和諧地組成一個整體。

(4)輕靈沉著, 剛柔相濟

太極拳動作“邁步如貓行, 運勁似抽絲”, 柔而不軟, 剛而不硬, 富於韌性、彈性。 即使發力動作, 也要做到剛中有柔, 充滿彈性。

各式太極拳的特點

陳式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要求身體和心靈要一致。

在推手中以纏繞粘隨為主, “縱放曲伸人末知, 諸靠纏繞我皆依”, 在粘貼纏繞過程中, 運用:“棚、捋、擠、按”等法則, 借力制動, 舍己從人, 聽勁懂勁, 發勁制敵。

楊式太極拳

拳架舒展簡潔, 結構嚴謹, 身法中正, 動作和順, 剛柔內含, 輕鬆自然, 輕靈沉著兼而有之。

楊氏太極拳的姿勢比較簡單,

很好學。

正如楊澄甫所說:“太極拳是柔中寓剛, 棉裏藏針的藝術”。 架勢有高、中、低之分。

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 動作輕鬆自然, 連續不斷, 循規蹈矩, 松靜自然, 獨具靜態之妙。

拳架雖然小巧, 但具有大架功底, 又開展而緊湊, 在緊湊中自具舒展, 不顯拘束。

兩個一起打的時候, 姿勢要擺好, 不可以隨便的亂晃亂動。

武式太極拳

既不同于陳式老架和新架, 亦不同于楊式大架和小架, 學而化之, 自成一派。

其動作簡潔緊湊, 架勢雖小而不局促, 動作舒緩平穩, 出手不超過足尖, 收時不緊貼於身, 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 不相逾越。

胸部、腹部的進退旋轉始終保持中正。 步法嚴格, 分清虛實, 小巧靈活, 邁步時足尖先著地, 然後再足跟著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

弓步前腿膝蓋不得超過足尖,後腿不挺直高拔。

拳勢講究起、承、開、合,動作連貫順遂,用內功的虛實轉換和“內氣潛轉”來支配外形,以“神宜內斂”,“先在心,後在身”,“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動身隨,意動氣隨,意到氣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達到意、氣、形三者合一。

孫式太極拳

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動作舒展園活,敏捷自然,練時雙足虛實分明,全趟練起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

每轉身時以“開”、“合”相接,所以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

太極拳的動作要領

1、練拳前要做好必要的準備活動

一般來說,練拳以清晨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點豆漿、麥乳精之類的飲料,或吃幾片餅乾,但千萬不要吃飽。

有條件的最好選擇一個清靜避風的環境,如公園,河邊,樹林等,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接著可結合散步做一些隨意的準備活動,然後靜立片刻,調勻呼吸,排除雜念,準備操拳。

太極拳是一項有氧運動,雖然在練習中感覺不到累,但是對身體的消耗量還是很大的,具有減肥的作用。

2、全身協調

身體端正自然,避免挺胸、凹肚、低頭、彎腰、弓背、突臀等現象;始終保持腹實胸寬狀態,使下身穩重,上身靈活。上肢以腰為軸心,腰部松沉直豎。

動作時眼神先行,目光要隨著主要的手轉動而前視,停勢時目光經食指前視,延展及遠,眼神要照顧上下兩旁;頸項要隨目光轉動,松豎而不僵硬;呼吸要自然,口唇自然合閉,下顎微收,用鼻子呼吸,逐漸運用腹式呼吸。

肩要松沉,肘要松垂,腕要靈活有力,指要舒展,手臂在運動時要旋腕轉膀。兩腿要分清虛實,胯根鬆開,膝關節始終保持微屈,動步出腿。

練習太極拳要周身一致,練習過程中,要做到心靜體松,達到無極境界,初學者做到以上,便能快速入門。

先將一側腰腹轉換落實,胯根微向內收,將重心坐穩於一腿,股四頭肌著力、臀部與足根齊、臀部之力要到足跟,使實腿膝關節既穩固又靈活;身體微向下蹲,然後另一腿緩緩伸出,膝關節勿挺直。

足尖領勁運行,邁步要輕靈,隨著重心的緩緩移動,兩足交替支持重心,以保持全身的平衡。

動作時旋踝轉腿,足趾足掌足跟實踏地,足心湧泉穴要空,使足勁下沉,似植地生根,使樁步穩固,虛腿得以靈活變換。另外,每一個姿勢的起、承、轉、合要做到“內外合一”、“一氣呵成”。

初學者可先通過單式練習(如單練“雲手”),使軀幹與四肢動作進調。同時練習步法,以鍛煉下肢的力量和掌握步法要領。然後再通過全部動作的連貫練習,使步法與軀幹、四肢、手法相互配合,逐漸達到全身協調,全面鍛煉各個部位。

3、虛實分清,重心穩定

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與變化,既要分明,又要連貫,做到勢斷意不斷。太極拳要求“中正安舒”,重心始終稱定,比如凡旋轉的動作應先穩定身體再提腿換步,凡進退的動作,先落腳再慢慢改變重心。

4、練拳時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自始至終都要在“意”的指揮下運行。如“起勢”這一簡單動作,也必須在意識輕輕引導下,兩臂前平舉,沉肩,放鬆下沉,屈膝松腰,然後下蹲,以兩肘下墜帶動兩手輕輕下按。

可以說,太極拳除肢體活動外,最重要的是要神經系統去做“意識體操”,得到鍛煉。這一點對於只為健身而習拳者意義更大。

“不用力”的含義是一是不用拙力,二是少用力氣,能用10%的力可完成的動作,決不用11%的力量。用意不用力,是為了習拳方法正確,身心放鬆下來,需要用力時能立即發出。

結語:綜上所述,以上就是太極拳的特點,同時也總結了太極拳各派的特點。任何一個習拳者,都要擅長一種心法,而且要將各派的特點融會貫通,堅持苦練,才能達到一位高手的境界。

然後再足跟著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

弓步前腿膝蓋不得超過足尖,後腿不挺直高拔。

拳勢講究起、承、開、合,動作連貫順遂,用內功的虛實轉換和“內氣潛轉”來支配外形,以“神宜內斂”,“先在心,後在身”,“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動身隨,意動氣隨,意到氣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達到意、氣、形三者合一。

孫式太極拳

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動作舒展園活,敏捷自然,練時雙足虛實分明,全趟練起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

每轉身時以“開”、“合”相接,所以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

太極拳的動作要領

1、練拳前要做好必要的準備活動

一般來說,練拳以清晨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點豆漿、麥乳精之類的飲料,或吃幾片餅乾,但千萬不要吃飽。

有條件的最好選擇一個清靜避風的環境,如公園,河邊,樹林等,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接著可結合散步做一些隨意的準備活動,然後靜立片刻,調勻呼吸,排除雜念,準備操拳。

太極拳是一項有氧運動,雖然在練習中感覺不到累,但是對身體的消耗量還是很大的,具有減肥的作用。

2、全身協調

身體端正自然,避免挺胸、凹肚、低頭、彎腰、弓背、突臀等現象;始終保持腹實胸寬狀態,使下身穩重,上身靈活。上肢以腰為軸心,腰部松沉直豎。

動作時眼神先行,目光要隨著主要的手轉動而前視,停勢時目光經食指前視,延展及遠,眼神要照顧上下兩旁;頸項要隨目光轉動,松豎而不僵硬;呼吸要自然,口唇自然合閉,下顎微收,用鼻子呼吸,逐漸運用腹式呼吸。

肩要松沉,肘要松垂,腕要靈活有力,指要舒展,手臂在運動時要旋腕轉膀。兩腿要分清虛實,胯根鬆開,膝關節始終保持微屈,動步出腿。

練習太極拳要周身一致,練習過程中,要做到心靜體松,達到無極境界,初學者做到以上,便能快速入門。

先將一側腰腹轉換落實,胯根微向內收,將重心坐穩於一腿,股四頭肌著力、臀部與足根齊、臀部之力要到足跟,使實腿膝關節既穩固又靈活;身體微向下蹲,然後另一腿緩緩伸出,膝關節勿挺直。

足尖領勁運行,邁步要輕靈,隨著重心的緩緩移動,兩足交替支持重心,以保持全身的平衡。

動作時旋踝轉腿,足趾足掌足跟實踏地,足心湧泉穴要空,使足勁下沉,似植地生根,使樁步穩固,虛腿得以靈活變換。另外,每一個姿勢的起、承、轉、合要做到“內外合一”、“一氣呵成”。

初學者可先通過單式練習(如單練“雲手”),使軀幹與四肢動作進調。同時練習步法,以鍛煉下肢的力量和掌握步法要領。然後再通過全部動作的連貫練習,使步法與軀幹、四肢、手法相互配合,逐漸達到全身協調,全面鍛煉各個部位。

3、虛實分清,重心穩定

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與變化,既要分明,又要連貫,做到勢斷意不斷。太極拳要求“中正安舒”,重心始終稱定,比如凡旋轉的動作應先穩定身體再提腿換步,凡進退的動作,先落腳再慢慢改變重心。

4、練拳時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自始至終都要在“意”的指揮下運行。如“起勢”這一簡單動作,也必須在意識輕輕引導下,兩臂前平舉,沉肩,放鬆下沉,屈膝松腰,然後下蹲,以兩肘下墜帶動兩手輕輕下按。

可以說,太極拳除肢體活動外,最重要的是要神經系統去做“意識體操”,得到鍛煉。這一點對於只為健身而習拳者意義更大。

“不用力”的含義是一是不用拙力,二是少用力氣,能用10%的力可完成的動作,決不用11%的力量。用意不用力,是為了習拳方法正確,身心放鬆下來,需要用力時能立即發出。

結語:綜上所述,以上就是太極拳的特點,同時也總結了太極拳各派的特點。任何一個習拳者,都要擅長一種心法,而且要將各派的特點融會貫通,堅持苦練,才能達到一位高手的境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