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癲癇患者的自我行為糾正

癲癇患者自我行為糾正實際上也是一種行為療法, 通過有些行為治療的方法, 糾正一些不良行為, 以避免由此引起的負面效應。 以下是幾種行為糾正的方法:

隱蔽法

又稱為隱蔽消退法。 讓患者在幻想中產生有關焦慮緊張的問題行為, 然後在意象中不再接受任何陽性強化刺激, 讓它逐漸隱蔽消退。 有些學者對促發癲癇的刺激採用這種隱蔽的脫敏法而達到緩解。 這種治療的目標是針對與癩癇發作有關的焦慮情況, 通過減輕或消除焦慮來達到預防發作的目的。

指示控制法

讓患者在幻想中慣用與促發癲癇刺激相反的一個詞或策略。

告訴患者在非治療期間, 當促發癲癇刺激出現時, 使用一個指示詞來抑制它。

例如焦慮可作為促發癲癇發作的一個部分, 在鬆弛狀態期間, 讓患者在幻想中暴露一個焦慮的環境, 並讓他聯繫這種情況說出或想出一個“鬆弛”的詞, 當日常生活中遇到焦慮情境時, 這個詞可用來引起鬆弛狀態, 然而在某些癲癇病例中, 焦慮或警覺的增強是癲癇發作起病的一個部分。 這種指示控制鬆弛較為適宜, 其他病例, 讓患者採用警覺策略較為妥當。

鬆弛技術

癲癇患者在精神緊張時可以誘發癲癇發作, 而鬆弛技術的目的正是消除緊張, 這樣可避免癲癇發作, 同時對癲癇患者出現的焦慮緊張等也有效。

這種技術就是訓練一個人能系統地檢查自己頭部、頸部、肩部、背部、腰部、四肢的肌肉緊張情況, 訓練如何把緊張的肌肉放鬆下來。 方法很簡單, 就是坐在椅子、或躺在床上, 半閉著眼睛, 全神貫注身體的各部分肌肉, 並且按次指揮自己緊張著的肌肉鬆弛下來, 以便達到全身鬆弛的狀態。 當學會放鬆方法後, 如再遇到緊張則採用此法使其放鬆, 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