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孫式太極拳 練習時有哪些常見錯誤觀念

孫式太極拳也是太極拳裡的流派之一, 太極拳看似簡單, 但是真正學習起來還是有難度的。 下面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關於在練習孫式太極拳的中常見的錯誤。 趕緊跟著小編學習一下吧!

孫式太極拳

1.錯誤理解孫式太極拳融合形意、八卦、太極為一的概念

將孫式太極拳走成一手形意、一手八卦、一手太極, 時剛、時柔、時快、時慢的樣子, 這是非常錯誤的練法。 孫式太極拳是融合了八卦拳動靜合一的本質和形意拳一觸即發之本能, 但無形意、八卦之外形, 更不能以形意、八卦的練法和勁意來練孫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走出的勁意是陰陽互濟的太極勁, 其外形要極盡松柔連順之致。 孫式太極拳各式的承接變化中孕育著形意、八卦的內涵而不是其外表, 此點尤須習者注意。

2.錯誤理解孫式太極拳套路的含義

孫式太極拳套路的含義有兩個方面, 其一是開發內勁, 其二是蘊寓各種技擊狀況的母式。

也就是說孫式太極拳中每一手都不是技擊的固定招式, 而是能夠演化為技擊中千法萬法之總機關。 常見一些習孫式太極拳者將拳中的一些動作當做技擊招式來練習, 這是非常錯誤和有害的練法。 太極拳追求的是習者自身的協調穩態, 故能產生以有法而禦無法的技擊之效。 此點習者當用心體悟之。

3.錯誤理解推手在太極拳修為中的作用和意義

推手的意義, 是通過與他人相互作用這樣一種形式, 來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協調穩定的能力, 使身體內外中和的程度得以深化。 因此, 推手不是要把別人推倒, 撲人於丈外, 而是要在推手中尋求體會如何使自己不失穩、不倒的道理和方法。 隨著各自協調穩定能力的提高, 互相作用的劇烈程度也可隨之加強。

太極拳技擊是一個由定步推手、動步推手、四隅推手、大捋再至技擊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初練推手就想著如何把別人放倒, 就是極端錯誤的練法。 這種練法也將造成使推手和盤架相脫節, 使自己永遠站在太極拳之門外。 太極拳講究力從人借。 撲人丈外也好, 數丈外也好, 都不是發人者的主觀意識,

而是被放出者自己造成的結果。 此點尤須習者深悟。

4.對氣的錯誤認識

常見習太極拳者相互問有無氣感。 有, 則洋洋自得, 以為已進乎太極拳之三味。 沒有, 則內心焦急, 或於行拳中腹內鼓氣, 或口中噓氣, 皆大謬也。 真氣, 非日常所呼吸之氣, 乃是拳架盤走正確後, 習者身體內外相合, 由此在習者體內產生的一股能量流, 給人的感覺與氣相仿, 故以“氣”字表達之。 心越靜, 則此氣越為充盈。 若有心禦氣, 則氣反奔騰, 即紊亂也。 故氣感也罷, 麻感也罷, 脹感也罷, 相吸之感也罷, 皆屬皮毛之相也, 不可過分追求, 應聽之任之, 以靜心求中和為要。 否則將本末倒置, 甚至走火入魔。

5.用“神”不當

練太極拳貴在神聚, 精神高度集中,

不使之散亂。 故神要內守, 或食指梢, 或身體其他某一處, 總之, 要與拳式之運作相合。 常見初習太極拳者用“神”不當, 或精神散亂, 左顧右盼, 或精神張揚宣洩於外, 此皆謬也。 精神散亂, 必神氣不能相合, 內勁無望矣。 精神外張, 久則自靡, 更無從得以內勁。 故須精神內守, 含而不露, 養神於一。

6.不明內勁

何謂內勁?神氣合一而已。 隨著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 神、氣耦合愈為協同、有序, 內勁漸純。 故內勁是習者身心有序協調達致中和時, 機體產生的一種潛能。 常見習拳者或從腹中求之, 或從腰中求之, 或從胸中求之, 或哼或哈皆不得其所。 內勁無聲、無嗅, 無形無跡, 無一定之處所, 惟有求中和以致神氣合一, 方可得之。 鼓動小腹、抖動腰身、掄肩縱胯皆可謂之發力,

然皆非內力也。

7.或散或僵

散、僵二者, 為初習太極拳者之通病。 散則周身不整, 病根全在頂項未能豎起、腰胯未得下塌、肩胯之根未能抽住之故。 頭頂與尾椎骨之根未能互逆相撐, 身軀自然不整。 肩胯之根未能抽住, 四肢與身軀必不能相合。 故此為散之病源也。 僵則轉換不靈, 病根全在足胯上。 兩足未分清虛實, 必然移動不靈。 兩胯未能鬆開, 必然上下難隨、虛實難換。 故此為僵之病源也。 所以豎項塌腰抽住肩胯之根與足分虛實兩胯鬆開為去此二病之良方。

8.不合于步

孫式太極拳為活步太極拳, 要求進退相隨, 邁步必跟, 退步必撤。 故難度較大, 不易掌握。 尤其是跟步的時機要掌握得準確, 確非易事。 常見初習孫式太極拳者不是跟步跟得較遲,使跟步演成拉步,就是跟步跟得較急,於是身體有前仰後俯之勢。要克服此種毛病,關鍵是要在跟步中求以中和。

即當邁步後身體重心前移,將及而未及前腳之腳跟時,跟步,同時由腰胯牽帶身體有向後移動之勢,前腳回搓(回蹬),後足亦即落地,重心即落於後足上。此時身體由腰、胯處分為二節,前後互逆,故能動中有靜,重心不失於中,所謂順中用逆。退步時亦如此,全在足胯相合,虛實分清。故順中用逆以求中和,為走架中身體與足相合之訣竅。

孫氏太極拳的風格特點

第一特點是進步必跟、退步必隨、動作敏捷、圓活緊湊,猶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每左右轉身以開合相接。

第二特點是將形意拳之內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動靜合一融蓄在太極拳的中和狀態之中

走架時重心無上下起伏、無左右晃動的問題,通過活步使重心不斷地在轉換當中。

孫氏太極拳,從起式到收式,各種動作要求中正平穩、舒展圓活、緊湊連貫、一氣呵成。使全身內外平均發展,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正因為中正即不前俯後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軀體手足上下呼應,內外一體。所以,行拳盤架要守規矩。

在練拳時不可越出一個“中”字。習練者若能悟透這個“中”字,便能掌握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脈通暢。

進步必跟、退步必撤,是孫氏太極拳的第二個特點。進步必跟、退步必撤,這種移步的方式,有利於培養習練者重心潛移和動靜合一的能力,還有利於上下相隨、手足相顧,使習練者在移步中,不失六合之要。

第三個特點是每逢轉身,多以開合手相接。孫氏太極拳中有十二個開合手,將套路分為十三節

每逢轉身以開合手相接,可以引導習練者身體隨重心的虛實轉換、內氣的自行運轉(稱為圓研)。開合手便於引導習練者體會體內氣息的運行與重心轉換相協調。開合手的安排,在練拳時,還有利於習練者經絡疏通和血脈通暢。

孫氏太極拳的第四個特點是:蓄神待機,神不外張,虛實分明,始終不失六合的要點。習練孫氏太極拳時,要處處因勢利導,各種勁法隨重心變化而轉換,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輕緩勻靈之中寓以隨機待法之勢。

孫式太極拳講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練拳時,切忌努氣、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練拳時必須“一塌,二扣,三提,四頂,五裹,六松,七垂,八縮,九起鑽落翻要分明”。

孫式太極拳技擊

技擊本無法,若使有法禦以無法,則惟在氣質、本能上下功夫。就習孫氏太極拳推手者而言,若未練出內勁或無不意而發之經驗,則最好於技擊一道駐步,否則將對習者之身心健康無益。即便習者已練出內勁,技擊也僅是檢驗自身修為的一種必要手段,然不可恃藝淩人、好勇鬥狠,否則難以進階。

欲修孫氏太極拳之技擊,需在套路練習和推手練習中熟習八法,即掤捋擠按采挒肘靠,並能混而用之,既能一式出八法,又能數式皆一法。

有此基礎後,尚需知三機、體三能、混融八法為一,多經實戰練習,由實戰中檢驗不順之處,再從盤架、推手中求之。如此循環往復,不計較一時之勝負,全在乎用心求理,則可漸精技擊之術矣。

何為三機?變勢之機,變動之機,發勁之機。當對搏時,在雙方尚未接觸的情況下,我能預知彼之運作變化,並使自身先于對方抱得有利態勢,此謂“變勢之機先於彼”。故雙方未接觸時為變勢之機。當雙方接觸的瞬間,我若能先于對手發勁于彼之重心上,則謂“發勁之機先於彼”。

故雙方接觸之瞬為發勁之機。當雙方兩勁接定後,此時我若能變勁彼先,使彼勁走空,則謂“變勁之機先於彼”。故雙方接觸中為變動之機。此上為三機之要。三能,是指對彼之作用的感應之能,對己之神、氣、形的瞬間協同之能,對彼之作用的洽合之能。此三能均以神氣相合為基礎,神氣不和三能則一能不能。所謂混融八法為一,是指出手即是太極,當用何種勁將因彼而變,是一個勁,還是幾種勁混合而出,也將因勢利導。

總之,技擊之要不外乎“意在彼先”及不拘泥于成法,總以隨機應變,感而遂通為至妙。

結語:上文中介紹了關於在練習孫式太極拳的時候,一般都會遇到的錯誤觀念。相信現在你對這些錯誤觀念已經有所瞭解,那麼一定要慢慢的學習改正它,平時也可以多瞭解一下孫式太極拳。

常見初習孫式太極拳者不是跟步跟得較遲,使跟步演成拉步,就是跟步跟得較急,於是身體有前仰後俯之勢。要克服此種毛病,關鍵是要在跟步中求以中和。

即當邁步後身體重心前移,將及而未及前腳之腳跟時,跟步,同時由腰胯牽帶身體有向後移動之勢,前腳回搓(回蹬),後足亦即落地,重心即落於後足上。此時身體由腰、胯處分為二節,前後互逆,故能動中有靜,重心不失於中,所謂順中用逆。退步時亦如此,全在足胯相合,虛實分清。故順中用逆以求中和,為走架中身體與足相合之訣竅。

孫氏太極拳的風格特點

第一特點是進步必跟、退步必隨、動作敏捷、圓活緊湊,猶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每左右轉身以開合相接。

第二特點是將形意拳之內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動靜合一融蓄在太極拳的中和狀態之中

走架時重心無上下起伏、無左右晃動的問題,通過活步使重心不斷地在轉換當中。

孫氏太極拳,從起式到收式,各種動作要求中正平穩、舒展圓活、緊湊連貫、一氣呵成。使全身內外平均發展,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正因為中正即不前俯後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軀體手足上下呼應,內外一體。所以,行拳盤架要守規矩。

在練拳時不可越出一個“中”字。習練者若能悟透這個“中”字,便能掌握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脈通暢。

進步必跟、退步必撤,是孫氏太極拳的第二個特點。進步必跟、退步必撤,這種移步的方式,有利於培養習練者重心潛移和動靜合一的能力,還有利於上下相隨、手足相顧,使習練者在移步中,不失六合之要。

第三個特點是每逢轉身,多以開合手相接。孫氏太極拳中有十二個開合手,將套路分為十三節

每逢轉身以開合手相接,可以引導習練者身體隨重心的虛實轉換、內氣的自行運轉(稱為圓研)。開合手便於引導習練者體會體內氣息的運行與重心轉換相協調。開合手的安排,在練拳時,還有利於習練者經絡疏通和血脈通暢。

孫氏太極拳的第四個特點是:蓄神待機,神不外張,虛實分明,始終不失六合的要點。習練孫氏太極拳時,要處處因勢利導,各種勁法隨重心變化而轉換,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輕緩勻靈之中寓以隨機待法之勢。

孫式太極拳講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練拳時,切忌努氣、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練拳時必須“一塌,二扣,三提,四頂,五裹,六松,七垂,八縮,九起鑽落翻要分明”。

孫式太極拳技擊

技擊本無法,若使有法禦以無法,則惟在氣質、本能上下功夫。就習孫氏太極拳推手者而言,若未練出內勁或無不意而發之經驗,則最好於技擊一道駐步,否則將對習者之身心健康無益。即便習者已練出內勁,技擊也僅是檢驗自身修為的一種必要手段,然不可恃藝淩人、好勇鬥狠,否則難以進階。

欲修孫氏太極拳之技擊,需在套路練習和推手練習中熟習八法,即掤捋擠按采挒肘靠,並能混而用之,既能一式出八法,又能數式皆一法。

有此基礎後,尚需知三機、體三能、混融八法為一,多經實戰練習,由實戰中檢驗不順之處,再從盤架、推手中求之。如此循環往復,不計較一時之勝負,全在乎用心求理,則可漸精技擊之術矣。

何為三機?變勢之機,變動之機,發勁之機。當對搏時,在雙方尚未接觸的情況下,我能預知彼之運作變化,並使自身先于對方抱得有利態勢,此謂“變勢之機先於彼”。故雙方未接觸時為變勢之機。當雙方接觸的瞬間,我若能先于對手發勁于彼之重心上,則謂“發勁之機先於彼”。

故雙方接觸之瞬為發勁之機。當雙方兩勁接定後,此時我若能變勁彼先,使彼勁走空,則謂“變勁之機先於彼”。故雙方接觸中為變動之機。此上為三機之要。三能,是指對彼之作用的感應之能,對己之神、氣、形的瞬間協同之能,對彼之作用的洽合之能。此三能均以神氣相合為基礎,神氣不和三能則一能不能。所謂混融八法為一,是指出手即是太極,當用何種勁將因彼而變,是一個勁,還是幾種勁混合而出,也將因勢利導。

總之,技擊之要不外乎“意在彼先”及不拘泥于成法,總以隨機應變,感而遂通為至妙。

結語:上文中介紹了關於在練習孫式太極拳的時候,一般都會遇到的錯誤觀念。相信現在你對這些錯誤觀念已經有所瞭解,那麼一定要慢慢的學習改正它,平時也可以多瞭解一下孫式太極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