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暑利濕豆類“當家”
進入盛夏,天氣熱起來,讓人口乾舌燥。此時飲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不妨讓豆類“當家”,扁豆、綠豆、赤小豆、黑豆等,均可解暑利濕、健脾益腎。 飲食中可多加一些具有清熱祛暑功效的食物,如蓮子、茄子、鮮藕...
2011-05-07 -
木瓜煲羊肉可祛風散寒
寒冷的冬季,生命活動由動轉靜,此時要科學養生,調理得當,以增強體質減少疾病。冬季食療應遵守“秋冬養陰”原則,即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的食物,如桑葚、桂圓、甲魚、黑木耳等。飲食上還應多樣化,宜清淡,不宜吃肥...
2011-07-05 -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導語:馬齒莧是藥食兩用植物,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能夠明目。此外馬齒莧還可以用作獸藥和農藥,嫩莖可以作蔬菜。 馬齒筧的功效: 有清熱解毒、祛濕止...
2017-03-06 -
清暑利濕的荷葉茶
喝茶的好處很多的,而且茶的種類也不少。平時我們見到的很多食材都是可以用來泡茶喝的,例如荷葉。這裡要說的就是荷葉茶,荷葉茶的功效是清暑利濕,還能幫助止血。以後大家有需要的可以喝些荷葉茶。來看荷葉茶...
2016-06-13 -
芳香化濁利濕行水的佩香茶
拉肚子的原因很多,我們要找清楚病因才能對症下藥。這裡小編推薦給大家的佩香茶是能夠幫助治療泄瀉的。佩香茶是一種效果很好的保健茶,佩香茶的功效是芳香化濁、利濕行水的。有需要的朋友一起來看佩香茶的用法...
2016-06-12 -
清利濕熱的茵陳荷茶
我們的皮膚健康問題應該多多關注,不少人的皮膚屬於敏感型的,稍微有些過敏原就會發癢,甚至過敏。這裡小編推薦大家喝茵陳荷茶,茵陳荷茶的功效是清利濕熱,有輔助治療皮膚瘙癢的作用。來看茵陳荷茶的用法! ...
2016-06-08 -
夏日養生多吃豆 起到健脾利濕的作用
夏天,陰雨綿綿的天氣比較多,中醫認為濕氣通於脾,所以人在夏天容易出現脾虛。脾氣虛是指脾功能不足,特點是吃得少,吃東西不香,食後腹脹,人懶乏力,四肢沒勁,發展下去就會出現形寒肢冷、大便稀溏、腹冷浮腫。...
2012-09-28 -
散寒通血的當歸羌茶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備受著風濕病的困擾和折磨,尤其是一些上了歲數的人。身體骨骼的健康狀態開始逐步衰退,風濕問題則愈加嚴重,所以就需要儘快的做好調理和養護措施。而其中茶飲保健便是不錯的選擇,今天...
2016-06-06 -
清熱利濕的花粉苓通茶
花茶的種類很多,加入一些中藥材進入還可以制成藥茶。說到藥茶,那喝藥茶的好處可是很多的,這裡推薦大家喝花粉苓通茶,花粉苓通茶的功效是清熱利濕的,還能幫助治療頭悶身痛、食欲不振等情況。來看花粉苓通茶...
2016-06-03 -
清熱利濕的石錢茶
尿頻尿急的症狀,應該不少人有過。如果頻繁出現,就不只是尷尬的事情了。很可能是病症喲!這裡介紹石錢茶給大家,石錢茶的功效是清熱利濕的,能幫助治療尿頻尿急的症狀。有需要的朋友快來看下石錢茶的用法吧!...
2016-06-02 -
清熱利濕的菌陳梔子酒
身體疾病總是有病因的,治療的時候也要根據不同的病因來治療。那麼濕熱黃疸該如何治療呢?這裡小編推薦一種輔助治療的方法,喝菌陳梔子酒。大家都知道黃疸的症狀比較嚴重,要治療一定要趁早。來看菌陳梔子酒的...
2016-05-31 -
祛風散寒的屠蘇酒
天氣情況不好的時候,溫度容易忽冷忽熱。人們不注意身體就會染上風寒。風寒的症狀很多,引發的危害也不少。如果風寒產生腸胃疾病了,建議大家多喝屠蘇酒。屠蘇酒的功效就是輔助治療風寒邪氣侵犯腸胃的症狀,來...
2016-05-31 -
保健類藥茶之溫熱散寒茶(一)
1、附子茶 原料:制附子1.5g、紅茶3g。 用法:先將附於置於200ml水中煎煮至水沸後30分鐘,再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回陽救逆,散寒除濕。 用途:陰盛格陽,大汗亡陽,葉利厥逆、心腹冷...
2017-03-07 -
保健類藥茶之溫熱散寒茶(二)
1、艾蒲茶 原料:艾葉5g、蒲黃3g、蒲公英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能:散寒,清經,止血。 用途: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 2、艾術茶 原料:艾葉5g、蒼術...
2017-03-07 -
“糧藥”薏米清熱利濕 吃得對祛濕效果才加倍
夏天濕氣重,不少人在夏天時腿部、腳部或肢體多部常常出現浮腫,大便粘滯,這都是體內有過多的水濕停留造成的濕邪。因此,在夏季補充利水消腫的食物將水濕排出體外,健康才有保障。很多人都知道薏米是一種具有很好...
2015-07-24 -
雨生百谷聰明“吃” 玉米須大棗黑豆粥能利濕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19~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今年的穀雨時間為4月20日。由於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我們許多人也許會感覺...
2014-04-21 -
茯苓:健脾利濕 養心安神
茯苓,別名雲苓,又有白茯苓與赤茯苓之分,臨床上常使用的為白茯苓,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的乾燥菌核。中醫認為,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經、肺經、腎 經、脾經,能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對於脾虛濕盛引起的水...
2015-04-26 -
巧按三個穴位 可散寒補腎
天氣漸漸轉涼,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出現關節疼痛及手腳冰涼等症狀,可以在專業醫師處進行對症的拔罐、艾灸治療。此外,按摩命門、神闕、關元這3個穴位有散寒益氣補腎的作用,可以緩解這些症狀。 巧按三個穴位可...
2014-11-12 -
艾葉的作用與功效 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藥可以就地取材,艾葉的作用與功效不少,現代醫學的藥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
2014-05-27 -
清熱利濕的茵陳茶
黃疸的症狀,大家都瞭解嗎?治療黃疸不是容易的事情。要多研究病因與治療方法才行。這裡小編介紹茵陳茶給大家,茵陳茶的功效是清熱利濕的,對治療濕熱黃疸有很好的輔助作用。有興趣的朋友來看茵陳茶的用法! ...
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