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發病原因
人感染腦膜炎雙球菌為本病發病原因。該菌屬奈瑟氏菌屬,為革蘭染色陰性球菌,直徑0.3~0.8μm,呈腎形或卵園型,常成雙排列。根據莢膜多糖可將該菌分為A、B、C等13個血清群,90%以上為A、B、C3...
2017-03-05 -
瘧疾的發病原理與病理改變
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疾病。由於被寄生的肝細胞周圍沒有明顯炎症反應,推測紅外期不引起宿主臨床症狀。從瘧疾症狀發作與瘧原蟲紅內期成熟時間一致情況看,認為系瘧原蟲在紅細胞內攝噬血紅蛋白產生代謝產物及瘧色素...
2017-03-05 -
瘧疾的病原學檢查怎樣
瘧疾病原學檢查:從患者周圍血液中檢出瘧原蟲,是瘧疾確診的依據。應用間接免疫螢光法檢測特異性瘧原蟲抗體,已在流行病學調查中使用。近年來發展的新方法,如用單克隆抗體檢測病人血中的瘧原蟲抗原,DNA探針檢...
2017-03-05 -
流行性出血熱的病原有哪些
流行性出血熱病毒(EHFV)屬布尼亞病毒科(Bunyaviridae),漢坦病毒屬(Hantavirus,HV),現統稱漢坦病毒(HV)。流行性出血熱毒為有膜RNA病毒,形態有圓形,卵圓形和長形三種...
2017-03-05 -
流行性出血熱的病原
流行性出血熱的病原是布尼亞病毒科的漢坦病毒屬病毒。腎綜合征出血熱病毒為單股負鏈RNA病毒,形態呈圓形或卵圓形,有雙層包膜,外膜上有纖突。平均直徑為120nm,其基因RNA可分為大、中、小三個片段,即...
2017-03-05 -
狂犬病的病原及傳播方式
導致狂犬病的病原體是彈狀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屬的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彈形,長度大約為200納米左右直徑為70納米左右。整個病毒由最外層的脂質雙分子層外膜、結構蛋白外殼和...
2017-03-05 -
炭疽的病原治療
病原學治療是關鍵。用藥前應採集標本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性試驗,並及時合理進行抗菌藥物治療的試驗性。青黴素G為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物,迄今為止僅發現極個別炭疽桿菌對青黴素G耐藥。及時足量應用青黴素是改善預...
2017-03-05 -
炭疽的病原
炭疽桿菌的毒力取決於其產生外毒素和其形成的抗吞食作用的多聚二谷氨酸莢膜。已克隆出3種炭疽桿菌的外毒素,即蛋白抗原、水腫因數、壞死因數。蛋白抗原與水腫因數聯合作用可降低中性粒細胞的功能,使人體對炭疽...
2017-03-05 -
敗血症的發病原因
侵入人體的細菌是否會引起敗血症,與入侵菌的毒力、數量和人體防禦免疫功能有密切聯繫。以下這些都可能導致敗血病的發生:皮膚、粘膜發生破損和發炎如創傷和傷口感染、大面積燒傷、開放性骨折、癤、癰、感染性腹瀉...
2017-03-05 -
敗血症發病原因
細菌因素金葡菌可產生多種每和外毒素,其中起主要致病作用的有血漿凝固酶、α—溶血毒素、殺白細胞素、腸毒素、玻脫性毒素、紅疹毒素等可導致嚴重的敗血症;近年來分離到的腸毒素F,與中毒性休克綜合征的發生有關...
2017-03-05 -
登革熱的發病原因
登革熱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病毒屬B組蟲媒病毒,黃病毒科黃病毒屬(flavivirus)。病毒顆粒呈啞鈴狀(700×20~40nm)、棒狀或球形,球形直徑50nm。為單股正鏈RNA病毒,RNA分子...
2017-03-05 -
回歸熱的治療原則及病原治療
本病由回歸熱疏螺旋體引起,根據傳播途徑,可分為有虱傳回歸熱和蜱傳回歸熱。【治療原則】1.虱傳回歸熱和蜱傳回歸熱抗菌治療原則相同2.初始治療時抗菌藥物的劑量不宜過大,以免出現赫氏反應。【病原治療】首選...
2017-03-05 -
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發病原理
立克次體侵入人體後,先在小血管內皮細胞內繁殖,細胞破裂立克次體釋放入血形成立克次體血症,侵襲全身小血管內皮細胞。病原體死亡,釋放大量毒素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狀。病程第二周隨著體機體抗感染免疫的產生出現...
2017-03-05 -
鼠型斑疹傷寒的病原及預防
病原為莫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mooseri),其形態、染色和對熱、消毒劑的抵抗力與普氏立克次體相似,但很少呈長鏈排列。兩者各含3/4種特異性顆粒性抗原,和1/4組特異性可溶性抗原;後者耐...
2017-03-05 -
鼠型斑疹傷寒的病原及發病機理
鼠型斑疹傷寒的病原為莫氏立克次體,其形態、染色和對熱、消毒劑的抵抗力與普氏立克次體相似,但很少呈長鏈排列。兩者各含3/4種特異性顆粒性抗原,和1/4組特異性可溶性抗原;後者耐熱,為兩者所共有,故可產...
2017-03-05 -
鼠型斑疹傷寒的病原
流行性鼠型斑疹傷寒的病原體病原為莫氏立克次氏體(Rickettsia mooseri),又稱斑疹傷寒立克次氏體(Rickettsia typhi),它是一種革蘭氏染色陰性細菌,寬0.3~0.6微米,...
2017-03-05 -
恙蟲病的病原是什麼
恙蟲病立克次體呈雙球或短杆狀,多成對排列,大小不等,約0.2~0.5μm×0.3~1.5μm,寄生於細胞漿內。用姬姆薩染色,細胞核呈紫紅色,胞漿為淡藍色,立克次體為紫紅色靠近胞核旁,成堆排列。患者...
2017-03-05 -
阿米巴痢疾的發病原因
寄生在人類結腸中的阿米巴原蟲主要有四種,其中只有溶組織內阿米巴與人類疾病有關。溶組織內阿米巴原蟲有兩個種:一為致病型溶組織內阿米巴,另一為共棲型迪斯帕內阿米巴,兩者的形態雖然相同,但其抗原性、基因結...
2017-03-05 -
肺吸蟲病的病原診斷
衛氏肺吸蟲病臨床表現以胸肺型為主,次為皮下肌肉型。斯氏肺吸蟲病以皮下肌肉型為主,呈游走性皮下結節,常見於胸腹、腰背及大腿部。X線典型的肺部囊腫陰影較少見,僅有肺內小片狀浸潤及滲出性胸膜病變。肺吸蟲病...
2017-03-05 -
鉤蟲病的病原學
鉤蟲病,鉤蟲寄生於脊椎動物體內引起的疾病。寄生於人體的鉤蟲主要有十二指腸鉤蟲和美洲鉤蟲;錫蘭鉤蟲和犬鉤蟲偶見。感染性鉤蟲的幼蟲生活在泥土中,通過皮膚接觸感染;成蟲寄生于小腸上段,以吸血為生,可致貧血...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