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腹疔病證的簡述
蛇眼疔在甲旁生,甲後名為蛇背疔,蛀節疔生中節骨,蛇腹指內魚肚形,泥鰍疽生遍指腫,牽引肘臂熱焮疼,看生何指分經絡,總由臟腑火毒成。 (注)此證有五:如蛇眼疔生於指甲兩旁,形於豆粒色紫,半含半露,硬似...
2017-03-04 -
臀癰的病證論治
一、內治法 1、濕火蘊結臀部紅腫熱痛,或濕爛潰膿;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納食欠佳;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辨證分析:因感受濕熱火毒之邪,蘊結于臀部,營氣不從,逆於肉理,故臀部紅腫熱痛;濕熱火毒蘊久...
2017-03-04 -
腦疽病證概述
腦疽,病名。出《集驗背疽方》。又名對口、對口發、對口瘡、對口疽、對口疔、對口癰、腦漯、落頭疽、項疽、項中疽、腦後發、腦癰、大疽;屬虛則又稱為腦爍。即指生於腦後髮際正中的有頭疽。多因膀胱經濕熱邪毒上...
2017-03-04 -
鎖肛痣的病證論治與預防
一、內治法 1、濕熱痰濁瘀結大便帶血,血色暗紅,或帶粘液,便次增多,肛門墜脹,裡急後重;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濕熱痰濁蘊於腸道而不散則發為腫塊;熱傷血絡則大便帶血,濕熱為患則血色暗紅;...
2017-03-04 -
鼠乳病證概述
鼠乳,病名。指生於皮膚之小疣贅。出《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一。因其狀如鼠乳,故而得名。其病多因風邪搏於肌膚,或因肝虛血燥,筋氣不榮所致。常發生於頸項及胸背等處。症見初起患處生出粟米大或綠豆大的半球狀隆...
2017-03-04 -
膿窩瘡簡介與診斷
膿窩瘡又稱“膿窠瘡”。一種易於接觸傳染的化膿性皮膚病,癒合較慢,愈後留有瘢痕。本病西醫稱之為深膿皰瘡。此症可因肺熱脾濕蒸郁而成,也可由於濕疹、痱子等經搔抓破皮而染毒所致,多見於兒童。多發於頭面,手...
2017-03-04 -
腎囊風病證概述
腎囊風指生於陰囊部之瘡疹。出《醫宗金鑒》卷六十九。即腎囊風。腎囊風,指陰囊瘍癢發紅,或皮上生赤粟樣疙瘩,抓破脂水浸淫,或有灼熱感,久則皮膚漸變肥厚,皸裂,纏綿難愈的病證。 病因 陰囊濕疹的病因複...
2017-03-04 -
土風瘡病證概述
土風瘡指因肌腠虛疏,複感風邪所致,以狀如風疹而頭破,乍發乍瘥為特徵的皮膚病。證見狀若風疹,瘙癢難忍,搔之破潰而成瘡,類似於丘疹性蕁麻疹。 病因病機 由肌腠虛疏,風塵入於皮膚;或因內蘊濕熱,複感風邪...
2017-03-04 -
胼胝病證概述
胼胝俗稱“老繭”,是皮膚長期受壓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膚局部扁平角質增生。 病因 其病因為患處長期受壓、摩擦,常發於足蹠,尤其是骨突起部位。本病還與患者的身體素質、足畸形或職業有關。 臨床表現 ...
2017-03-04 -
小產的病因簡介
小產亦名半生、半產、失胎、傷娠、草產、損娠。指婦人懷孕三月以上,由於氣血虛弱,腎虛,血熱及外傷等原因損及沖任,導致沖任不固,不能攝血養胎;或毒藥傷胎,以致未足月而產。 病因 一、中醫認為由於氣血虛...
2017-03-04 -
臍濕病症簡介
證候:臍帶脫落以後,臍部創面滲出脂水,浸漬不幹,或微見發紅。 分析:臍部為水濕或尿液浸漬,或為穢毒之邪所侵襲,壅於肌表,故局部滲出脂水,浸淫不幹。 治法:收斂固澀。 方藥:龍骨散。常用藥:龍骨、枯...
2017-03-05 -
臍血病症簡介
證候:斷臍後,臍部有血滲出,經久不止,或見發熱、面赤唇焦、舌紅口幹,甚則吐衄、便血、肌膚紫斑。或見精神萎靡、手足欠溫、舌淡苔薄、指紋淡。 分析:斷臍後,如臍帶結紮過松,可致血溢外出,啼哭時出血加重...
2017-03-05 -
小兒哮喘簡介
哮喘是小兒時期的常見肺系疾病,以發作性喉間哮鳴氣促,呼氣延長為特徵,嚴重者不能平臥。哮指聲響,喘指氣息,臨床上哮常兼喘。本病包括了西醫學所稱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本病發作有明顯的季節性,以冬...
2017-03-05 -
夜啼的病證分型
嬰兒的哭鬧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 生理性哭鬧 饑餓、口喝是嬰兒哭鬧中最常見的原因,多見於3個月以內,這是由於母乳不足、奶粉沖調過稀,上一頓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吃飽。環境溫度過高、出汗多,嬰...
2017-03-05 -
小兒痿病病症的簡介
痿病以筋脈弛緩,肢體肌肉軟弱無力,不能隨意活動,甚至肌肉萎縮或癱瘓為主要證候特徵。但因證不同,臨床表現各異。有急性起病,進行性加重者;有緩慢發病者;也有時輕時重,週期性發作者;有疲勞後發病者,有睡...
2017-03-05 -
鼻疔病證概述
鼻疔是指發生在鼻尖、鼻翼、鼻前庭部位的療瘡癤腫,即鼻癤腫。 臨床表現 1、症狀 鼻部局限性紅腫、疼痛,形小根深,堅硬如釘,頂有黃白色膿點。 2、檢查 可見一側鼻前庭內有丘狀隆起,周圍紅腫發硬,頂部...
2017-03-05 -
鼻鼽病證概述
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復的鼻癢、鼻塞、噴嚏、流清涕,鼻腔黏膜蒼白腫脹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病理病因 鼻鼽的原因主要是:肺氣虛弱,衛表不固,風寒乘虛而入,犯及鼻竅,邪正相搏,肺氣不得通調,津液停聚,鼻竅壅...
2017-03-05 -
飛揚喉病證概述
口腔內突然發生血泡,血泡發生於上齶者,名飛揚喉;發生在懸雍垂處者,名懸旗風。見《瘡科經驗全書》。多由心肺兩經之熱而致。症見懸壅垂處,起一大泡,堵塞咽喉,影響飲食、呼吸。治宜清熱解毒,佐以涼血。內服...
2017-03-05 -
金疳病證概述
金疳是因燥熱傷陰,肺失肅降所致。以白睛表層生圓形小泡如玉粒,周圍繞以赤脈為主要表現的外障類疾病。 本病不礙視力,預後良好。金疳之病名首見於《證治準繩·七竅門》。又名赤帶抱輪。 因其形如玉粒,頂潰似...
2017-03-05 -
濕熱體質簡介及飲食事項
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濕...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