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囊風指生於陰囊部之瘡疹。 出《醫宗金鑒》卷六十九。 即腎囊風。 腎囊風, 指陰囊瘍癢發紅, 或皮上生赤粟樣疙瘩, 抓破脂水浸淫, 或有灼熱感, 久則皮膚漸變肥厚, 皸裂, 纏綿難愈的病證。
病因
陰囊濕疹的病因複雜, 常是內外多種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 誘因及加重原因較多, 有過敏體質者(這也與遺傳有關, 可隨年齡、環境而改變), 精神長期緊張, 情緒變化起伏較大者(如憂慮緊張、情緒激動、失眠、勞累等)易患此病, 另外患有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胃腸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常、新陳代謝障礙, 感染病灶等, 在外部因素作用下,
中醫治療
由於陰囊濕疹的發病原因多由脾胃虛弱, 血虛陰虧, 肌體敏感性高, 寄生蟲感染或長期不吃新鮮蔬菜、水果, 使核黃素缺乏或丟失, 外受濕邪而引起。
傳統醫學治宜清熱除濕, 活血化瘀, 收斂止癢, 療效十分顯著。
1、熏洗療法
處方:五倍子、蛇床子各30克, 土槿皮、紫草、白蘚皮、石榴皮各15克,
用法:藥裝布袋中, 加水5000毫升, 煎至3000毫升, 先熏後洗。 每次30分鐘, 日2次
療效:輕症用藥1周, 重者熏洗1個月, 有效率達100%
2、敷藥療法
處方:蛤粉90克, 生石膏60克, 青黛30克, 蘆薈、黃連、黃柏、冰片各5克。
用法:研末混勻, 洗淨患處後, 取藥粉30克, 紗布包好, 撲擦陰囊部。 日3次
療效:用藥兩天, 治癒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