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陽失交型中風
治療方法:十補丸、地黃丸加杞子當歸。 證候表現:凡類中病出於髒,精去則氣去,所以眩暈猝倒,氣去則神去,所以昏憒無知 病因病機:凡類中病出於髒,精去則氣去,所以眩暈猝倒,氣去則神去,所以昏憒無知,陰...
2017-03-08 -
氣海穴是彙聚先天之氣的“海洋”
氣海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元氣的海洋,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丹田。說到丹田,愛看武俠小說的朋友一定不陌生,金庸先生在他的不少武俠小說中都描述過它,那些武功大成者每每丹田之氣湧動,力量忽如排山倒海般而...
2017-03-08 -
陰陽刺
刺法名即偶刺。見該條。 偶刺 十二刺法的一種。用於治療心痺(心胸痛)。方法是在疼痛的前胸和後背相對應的部位用手按住,前後各斜刺一針。但要注意防止直刺和深刺,以免傷及內臟(《靈樞·官針篇》)。
2017-03-08 -
癲癇之氣結鬱阻病機
癇病是由先天或後天因素,使臟腑受傷,神機受損,元神失控所導致的一種反復發作性神志異常的病證,亦各“癲癇”,俗稱“羊癲瘋”。臨床以突然意識喪失,甚則僕倒,不省人事,強直抽搐,口吐涎沫,兩目上視或口中怪...
2017-03-09 -
陰陽圈
病證名系指眼睛生翳兩相對映的病證。出《目經成》卷二。本書認:“此症黑睛上生二翳,中虛,一中實,兩翳連環如陰陽之圈,故名。有白中略帶焦黃,及細細赤脈絆住,而光滑深沉者,皆不能去。大約為險症,翳退而現...
2017-03-09 -
男人吃水果有失陽剛之氣?長期不吃水果危害大
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些男性,從來不吃水果,究其原因,這些男性大都認為,水果是女性吃的食物,男性要吃水果顯得沒有陽剛之氣,男性應當吃的食物是大魚大肉,再喝烈酒,這才能顯出男性氣概!經常會遇到主人招待客...
2012-01-05 -
夏季補腎區分陰陽最關鍵
分析:腎虛分陰陽 治療要對症 中醫認為,秋冬養陰,春夏養陽,夏天是一年中人的陽氣最旺的時候,此時最重要的就是養護人的陽氣。夏季並非完全不能進補,對於確實有腎虛症狀的人來說,夏季同樣可以補腎,但補腎...
2017-03-09 -
和陰陽
和陰陽 小兒推拿方法名又名合陰陽、合二氣。 用拇指由小兒腕橫紋兩端向中間合推。 有和氣血、消痰延等作用。 《小兒按摩經·手訣》:“從兩下合之,理氣血用之。”
2017-03-09 -
陰陽五行俱全的神奇藥材:冬蟲夏草
從傳統中醫角度來說,人體內的陰陽平衡說是中醫一切理論的基石,所有病症都是由於陰陽失調而造成的,因此中醫把幾乎所有的藥材功效都劃分了陰陽屬性,如燕窩是滋陰而人參鹿茸則是補陽,每個人在進補時都需根據自...
2017-03-09 -
【薑茶的製作方法】治療痛經、壯陽之神!
薑茶製作方法: 原料:核桃,腰果,芝麻,花生,老生薑,紅糖 調料:加飯酒(女兒紅,古越龍山老酒也可以的)、純正菜籽油 做法與步驟: 1、將核桃,腰果,芝麻,花生用石臼搗碎,老薑切細末備用(建議用手...
2017-03-09 -
素食祝您秋季陰陽平衡
中醫認為,秋季人體陰陽偏盛或偏衰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而常攝素食可“和諧陰陽”,減少疾病的發生。正如古典《大戴禮記》有雲:“食肉葷,勇而悍,陰陽失衡;食穀素,慧而巧,養陰平陽。”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
2017-03-10 -
秋分:陰陽平衡調飲食
秋分至,表示已真正進入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
2017-03-10 -
冬季少吃涼 陰陽得平衡
天氣逐漸轉冷,人們穿得厚、住得暖、活動減少,難免會造成體內積熱不能適當散發。加之很多人為了“耐寒”而常吃熱量較高的食物,甚至盲目大補,很容易產生胃肺火盛,出現體內蘊熱的現象。養生應講究進補均衡,冬...
2017-03-10 -
四時不正之氣
【四時不正之氣】泛指四季不正常的氣候,如冬天應寒而反暖,春天應暖而反寒等。它對生物生長發育是不利的。當人體不能適應這些氣候時,就可能引起疾病。
2017-03-10 -
先別陰陽
【先別陰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強調醫生臨床診察疾病時,運用四診的方法,首先要分析疾病的陰陽屬性,這是辨症論治的基本原則。
2017-03-10 -
脈陰陽俱緊
【脈陰陽俱緊】語出《傷寒論》。指寸部和尺部脈俱現緊象。寸脈屬陽,尺脈屬陰,兩部脈俱緊,即浮緊之脈。見於外感寒邪,腠理密而無汗,表氣閉而不宣,是表實的見證。
2017-03-10 -
脈陰陽俱浮
【脈陰陽俱浮】語出《傷寒論》。指寸部和尺部俱現浮象。寸脈屬陽,尺脈屬陰,兩部脈俱浮,即浮洪脈。見於風溫病外熱已盛,而誤用辛溫發汗,津液受傷,致使熱邪內外充斥。
2017-03-10 -
諸陽之本
人體部位名指四肢。因脾主四肢,四肢稟氣於脾胃,胃五臟六腑之海,足陽明胃經行氣于三陽,故稱四肢為諸陽之本。《素問·陽明脈解》:“四支者,諸陽之本也。 四肢 四肢不僅僅是人們一般所說的手足。 ...
2017-03-10 -
陰陽交_時病
【陰陽交】語出《素問.評熱病論》。熱病出汗後,仍發熱,脈躁疾。發熱和脈象不因出汗而見和緩,反有狂言、不能食的症狀,前人認為這是陽邪交入于陰分,消耗陰氣所致,故名。屬危重證侯。
2017-03-10 -
陰陽毒_時病
【陰陽毒】語出《金匱要略》。為感受疫毒,內蘊咽喉,侵入血分的病症。分陽毒和陰毒,陽毒因熱壅於上,以面赤斑斑如錦絞、咽喉痛、吐膿血為主要症狀;陰毒乃邪阻經脈,以面目青、身痛如被打傷、咽喉痛為主要症狀。...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