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疳的症狀與病理
此症多發生于小兒,常因乳食不調,致上焦有積熱引起,也有因風熱外邪侵肺而患鼻疳的,其症狀為鼻孔赤癢,潰破生瘡,疼痛。 發病症狀 鼻疳是指鼻前孔附近皮膚紅腫、糜爛、結痂、灼癢,有經久不俞,反復發作的特...
2017-02-18 -
鼻疳
鼻疳是一種大家都不是很熟悉的一種疾病,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在我們中我們如何要治療它呢?今天給朋友們帶來關於鼻疳的一些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瞭解鼻疳的發病原因以及如何治療鼻疳。 鼻疳,中醫病...
2016-05-05 -
疳證
【概述】 疳證是一種脾胃虛損,運化失健引起的慢性營養障礙性疾病。臨床以形體消瘦、面黃髮枯,精神萎靡,飲食異常為特徵。本病多見於三歲以下嬰幼兒,故又稱“奶癆”。因起病緩慢,病程纏綿,可影響小兒生長發...
2017-03-05 -
小兒疳證食療
疳證是指小兒脾胃虛損,運化失常,吸收功能長期障礙,臟腑失養,氣液乾涸,形體虛弱贏瘦,影響生長發育,病程較長的一種慢性疾患,俗稱疳積。包括西醫學中的營養不良、慢性消化不良、小兒厭食症等疾病。 本病由...
2017-03-05 -
疳證型疳瘡
證候表現:鼻下赤爛,目燥,鼻頭上有瘡不著痂,漸繞耳生瘡。 處方:治鼻瘡爛,蘭香散;諸瘡,白粉散主之。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上脈證治法(卷)·諸疳(篇) 原文:疳在外,鼻下赤爛,目燥,鼻頭上有...
2017-03-05 -
小兒疳證的臨床診斷方法
一、診斷要點 1、飲食異常,大便幹稀不調,或肚腹膨脹等明顯脾胃功能失調者。 2、形體消瘦,體重低於正常值15%-40%,面色不華,毛髮稀疏枯黃。嚴重者形體乾枯羸瘦,體重可低於正常值40%以上。 3...
2017-03-05 -
小兒疳證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病因疳證的病因有飲食餵養不當,多種疾病影響及先天稟賦不足等,臨床上多種原因互相摻雜,應首先辨別其主要病因,掌握重點,以利指導治療。 2、辨輕重虛實疳證之初期,症見面黃髮稀,易發...
2017-03-05 -
小兒疳證預防與護理
一、預防 1、合理餵養嬰兒應盡可能用母乳餵養,按時添加輔食;糾正不良飲食習慣,注意營養平衡及飲食衛生。 2、防止疾病影響積極防治脾胃疾病和寄生蟲病,及時矯治先天性畸形如兔唇、齶裂,做好病後調養和護...
2017-03-05 -
小兒疳證病因機理
疳證是由於餵養不當,或因多種疾病的影響,導致脾胃受損,氣液耗傷而形成的一種小兒慢性病證。臨床以形體消瘦,面黃髮枯,精神萎靡或煩躁,飲食異常,大便不調為特徵。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營養不良。 “疳”有兩種...
2017-03-05 -
風熱客肺型鼻疳
治療方法:青蛤散、澤瀉散。 證候表現:鼻?瘡多小兒生,鼻下兩旁斑爛形,膿汁浸淫癢不疼。(注)此證多生小兒鼻下兩旁,色紫斑爛,膿汁浸淫,癢而不痛。 病因病機:總由風熱客於肺。(注)由風熱客於肺經。 ...
2017-03-05 -
肺經蘊熱邪毒外襲型鼻疳
治療方法:黃芩東加減。若大便結者,加入瓜蔞仁、生大黃;熱毒壅盛、焮熱痛甚者,可加黃連、丹皮,以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紅腫甚者,加大青葉、板藍根。 證候表現:鼻前庭及周圍皮膚灼熱幹焮,微癢微痛,皮膚出...
2017-03-05 -
脾胃失調濕熱鬱蒸型鼻疳
治療方法:萆薢滲濕東加減。若濕熱盛者,加黃連、苦參、土茯苓;癢甚者,加荊芥、防風、白鮮皮、地膚子;病情纏綿,反復發作者,加黃芪、白術、金銀花。小兒脾弱,腹脹便溏者,合用參苓白術散。 證候表現:鼻前...
2017-03-05 -
陰虛血燥鼻竅失養型鼻疳
治療方法:四物消風飲加減;若鼻部肌膚乾燥、皸裂甚,加玄參、麥冬、首烏之類以助滋陰養血;癢甚加蟬衣、防風、全蠍以祛風止癢;肌膚色紅、乾燥、疼痛,加金銀花、野菊花以解毒祛邪。 證候表現:鼻前孔及周圍瘙...
2017-03-05 -
鼻疳的辨證論治
肺經蘊熱,邪毒外襲。 證見:鼻前孔皮膚灼熱幹焮,微癢微痛,皮膚出現粟粒狀小丘,繼呈表淺糜爛,溢出黃色脂水,或結黃痂。周圍皮膚潮紅或皸裂,鼻毛脫落。全身症狀偶有頭痛,發熱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數。小...
2017-03-05 -
第六節 疳證
疳證是一種小兒慢性疾病,在西醫學稱營養不良。它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醫學上進行怎樣的臨床診斷?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應該怎樣預防護理,原理疳證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瞭解一下。 “疳”有兩種含義:一為“疳者甘...
2017-03-05 -
走馬牙疳型痘
證候表現:其先牙齦生癢,時時出血,繼而齦黑腐爛,其齒漸落,或每日落齒,或一日旋落數齒。 預後:滿口齒俱落盡乃死。 治則治法:見齒生癢,即宜施治。 病因病機:此蓋胃經蓄熱所致。 處方:宜用人參、石膏...
2017-03-08 -
疳證在中醫學上的定義和療法
一.脾胃虛弱治則:健脾和胃。 主方:資生健脾丸加減。 加減:腹脹舌膩,加木香6克、雞內金粉1.5克(吞服);大便稀溏,加焦六曲10克、炮薑炭6克;小便色白,加澤瀉10克、萆粟10克。 主方分析:資...
200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