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黃根簡介
麻黃根,止汗如神。餘治療表虛自汗,擬成一方名曰加味玉屏風湯。 方用:浮小麥、麻黃根、糯稻根、黨參、五味子、麥冬、黃芪、防風、白術各10克,龍骨、牡蠣各30克,大棗5個,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汗為心液,汗出過多則心氣
2017-03-11 17 -
罌粟殼簡介
罌粟殼,止咳之良藥也。治療陰虛肺熱,咳嗽痰喘,胸悶氣短,口燥咽幹,睡臥不安等症,洋參保肺丸,效果甚佳。 方用:罌粟殼120克,五味子(醋炙)30克,川貝母、陳皮、枳實、苦杏仁、玄參、甘草各60克,砂仁、麻黃各30克,西洋參粉45克。粉碎
-
赤石脂簡介
赤石脂,味酸性微溫,善於固腸止瀉。治療脾腎陽虛,泄瀉日久,大便不調,五更泄瀉,時帶黏液,伴有腹脹腹痛、小腹墜脹等症;用戶腸胃甯片方,改片劑為丸劑,收效良好。 方用:赤石脂190克,黨參、黃芪、補骨脂、葛根各96克,白術、白芍、延胡索、當
-
禹餘糧簡介
禹餘糧,與赤石脂作用相似,善於固下止瀉,止帶止血。治療產後或老弱泄痢甚者,常用《產孕集》中的禹餘糧湯。 方用:禹餘糧15克,白術、乾薑各6克,黨參30克,茯苓9克,陳皮3克,川芎3克,炙甘草3克,木香3克。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
覆盆子簡介
覆盆子,能滋養真陰,益腎固精。治療腎虛腰痛,尿後餘瀝,遺精早洩,陽萎不育等症。 五子衍宗丸方用:枸杞子、菟絲子各240克,遼五味子60克,覆盆子120克,車前子60克。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男服此藥,
-
烏賊骨簡介
烏賊骨有收濕斂瘡之功,可治療痔瘡,千金不易丹方用:海螵蛸100克,文蛤15克,黃連10克,豬膽2個,冰片5克。將豬膽汁拌海螵蛸、文蛤、黃連末,加冰片和勻,用田螺水敷患處,立效。 烏賊骨,中和胃酸,善治胃痛。治療胃酸過多引起的胃脘疼痛。
2017-03-11 10 -
刺蝟皮簡介
刺蝟皮,有行氣降逆、化瘀止痛之功。治療肝氣犯胃之胃脘疼痛,余常用名醫裘吉生《新編經驗方》中的疏肝和胃方,頗有效驗。 方用:甘松5克,制香附9克,煆瓦楞子12克,九香蟲3克,刺蝟皮(焙)9克,沉香曲9克,降香片5克,延胡索9克,左金丸3克
-
斑蝥簡介
急性鼻炎初期有鼻內乾燥、燒灼和癢感,繼有打噴嚏,流大量清鼻涕,鼻塞,嗅覺減退。甚至鼻腔黏膜彌漫性紅腫,流大量水樣或黏液性分泌物。 將班蝥粉少許,置於兩眉中間,外用膠布固定,晚貼早揭,揭處起小水泡,泡不破可自行吸收,泡破則作局部消毒處理。
2017-03-11 11 -
名著筆下的鉤藤
《紅樓夢》裡有一節是描寫鉤藤的神奇作用的,那鉤藤到底為何物呢?中醫認為,氣在人體內運行不息,環周不休,而且有一定的運行方向和運行規律。肝氣以下行為順,若上行則為逆向,稱之為“肝氣上逆”。由於薛姨媽是肝氣上逆,氣滯於上半身,所以引起了兩脅
-
無名腫毒良藥“絲瓜”
絲瓜屬葫蘆科植物,因老則筋絲羅織,很像我們人的經絡,故名之。此物原產印度,據《本草綱目》記載:“(絲瓜)唐宋以前無聞,今南北皆有之,以為常蔬。二月下種,生苗引蔓延樹竹,或作棚架。其葉大如蜀葵而多丫尖,有細毛刺,取汁,可染綠。其莖有棱,六
2017-03-11 15 -
奇特的九對同物對藥
同物對藥是指同一種藥材的不同部位入藥後所組成的藥對;或者是同一藥物在不同的生長期如幼果與成熟果所組成的藥對;或者是同一種藥材炮製前後所重新組成的藥對。其對藥中每味單藥的性味、歸經、功效有一部分相同,又有一部分不同,這樣將其組成藥對後就能
2017-03-11 12 -
豨薟草 祛風通絡
中醫認為,豨薟草性味苦、寒,入肝、腎經,有祛風濕、通經絡、清熱毒之功,適用於風濕痹痛、四肢麻木、關節曲伸不利、中風後手足不遂以及濕熱瘡瘍、皮膚瘙癢等。《本草圖經》言其“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痹,骨間痛,腰膝無力者”。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含生物
2017-03-11 20 -
萱草花食藥兩用
黃花菜常與黑木耳等山珍同用,烹出美味佳餚,可炒,可燉,可燜,可煲湯,可打鹵,可涼拌,黃花菜炒雞蛋、黃花菜燉排骨、黃花菜燜牛腩、臘味黃花菜煲、黃花菜木耳打鹵雞蛋面、涼拌百合黃花菜等都是人們喜愛的美食。 萱草花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胡
2017-03-11 10 -
三七的藥物配合應用
1、配丹參:丹參活血涼血,養心安神;三七活血散瘀,更擅定痛。二藥相配,活血散瘀,養心止痛,用治血瘀胸痹疼痛,療效顯著。 2、配白芨:三七止血效果甚佳,可用於各種血證,兼有活血化瘀之功;白芨涉寒,收斂止血,走肺、胃二經,專治肺、胃出血。二
-
三七的生物學特性
三七是五加科人參屬植物,在外部形態特徵上與人參、西洋參等其它人參屬植物極為相象。三七的主產地文山分佈有人參屬的其它物種,如薑狀三七、屏邊三七、珠子參等,因為與三七很相象,老百姓常把它們稱為“野三七”。三七其實有其獨特的形態機構,這是長期
2017-03-11 15 -
銅鑼七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苦;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解毒消腫;主胃脘疼痛;風濕痹痛;癰腫瘡毒;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研末,每次3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磨汁塗。 注意:孕婦禁服。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1 29 -
青蒿囊蟲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①《綱目》:治急慢驚風。②《本草推陳》:治流行性乙型腦炎、腦膜炎痙攣抽搐,有鎮靜鎮痙之效。成人痙攣性疾患,亦可應用。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劑。 附方:治急慢驚風:青蒿蠹蟲搗和朱砂、汞粉各五分,丸粟粒大,一歲一丸,乳汁服。(《綱
-
薑的功效與作用
大棗姜湯: 大棗性味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溫中止嘔、解表散寒的作用;二者合用,可充分發揮薑的作用,促進氣血流通,改善手腳冰涼的症狀。此外,生薑重補暖、大棗重補益,對治療寒涼引起的胃病非常有效。 紅糖姜湯:
2017-03-11 10 -
花菇的功效與作用
一、花菇的功效與作用 香菇性味甘、平、涼;人肝、胃經;有補肝腎、健脾胃、益氣血、益智安神、美容顏之功效;還可化痰理氣,益胃和中,解毒,抗腫瘤,托痘疹。主治食欲不振、身體虛弱、小便失禁、大便秘結、形體肥胖、腫瘤瘡瘍等病症。 二、花菇的營養
2017-03-11 10 -
草果的功效與作用
炮製 草果仁:揀淨雜質,置鍋內文火炒至外殼焦黃色並微鼓起,取出稍涼,碾去殼,過篩取仁。 薑草果仁:取草果仁,加姜汁與水少許,拌勻,微炒,取出,放涼。 (每草果仁100斤,用鮮薑10斤取汁) 《本草從新》:草果,面裹煨熟,取仁用。 性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