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療落枕用米醋熱敷
常發落枕的人,可每天做頭頸部的俯仰、旋轉動作鍛煉,可以減少落枕的發病率。而落枕的時候也可以試試用米醋熱敷來。 落枕主要發病原因是睡眠時枕頭過高、過硬或睡眠姿勢不良引起頸項部急性肌肉痙攣。防治和護理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枕頭不宜過高
2017-03-05 13 -
按摩治落枕
1.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併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2.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 3.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
-
應季提醒:歎空調歎出落枕
夏日炎炎,能在清涼的空調環境裡工作,是一件愜意的事。可是,在歎空調時,你可得注意頸部保健。小白的座位背對著空調,是夠涼快的,可剛“歎”了兩天,他的脖子卻動不了了,不得不去看醫生,結果被告知得了“ 落枕”。 引起落枕的原因,一般認為主要是
2017-03-05 25 -
怎樣預防落枕?
常言道:防病總比治病好。那麼,如何預防落枕? 第一,準備一個好枕頭,同時保持正確的睡眠姿勢。如果枕頭太高,仰臥時頸椎就會處於過度前屈狀態,過低則使頸椎在側臥時處於側曲狀態。長期使用這樣的枕頭,可造成頸部肌肉、關節受力不均,容易引起急慢性
2017-03-05 11 -
"落枕"主要原因在於缺鈣
導致落枕的原因很多,如睡姿不正確、頸椎受涼、保持坐姿太久等等,但這些大都是誘因,缺鈣這個主要原因反而往往被忽視。缺鈣的人容易落枕,由於現在肉類和蔬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飼料和化肥催生的,生長週期短,鈣的含量少,會使不少飲食結構不合理的人缺鈣
2017-03-05 53 -
針刺養老穴治落枕
落枕是臨床常見病症,筆者採用針刺養老穴治療落枕收效滿意,簡介如下: 取穴:1.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頭的橈側緣上,與尺骨小頭最高點平齊的骨縫中就是此穴。2.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在尺骨小頭的最高點上,然後掌心轉向胸部,手指滑入的骨縫中就
-
落枕的運動療法
低頭仰頭 坐在椅子上,挺起胸部,頭先向下低,以下頜骨挨著胸部為止,然後向上仰頭,眼朝天上看。停3秒鐘再低頭,如此反復20次。 左右擺頭 坐在椅子上,兩臂自然下垂,頭先向左擺,然後再向右擺,這樣反復20次。 搖擺下頜 坐在椅子上,兩臂自然下
2017-03-05 10 -
落枕自療小方法
落枕時,隨便請個非專業人員來“搬頸”,是很危險的舉動。用力不當,反而會造成更大的麻煩。如果落枕不是很嚴重,不妨試試以下方法自療: ● 局部疼痛可以用熱毛巾敷,並輕輕揉捏、敲打痛處,可以緩解疼痛。 ● 按壓穴位。落枕者張開手掌背,在食指與中
-
簡易落枕療法
左右手掌背面,第二和第三掌骨間隙下1/3處各有一落枕點。在此取穴後,用大拇指直立切壓,順著掌骨間隙上下移動按壓,約2~3分鐘後,症狀即可好轉,急性落枕一般一次即可痊癒。
2017-03-05 15 -
三招治落枕
造成落枕的原因,或者是睡眠時枕頭過高或過低,使頸部肌肉痙攣疲勞;或者是睡得太沉,轉身時,身子轉動了但頸項並未隨之轉動,使頸項處於一個不良的位置,時間一長肌肉扭傷而引起疼痛;或者是在夜間睡覺時受涼,產生疼痛。 大多數落枕疼痛一般持續2~3天
2017-03-05 15 -
落枕的預後
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於睡眠之後,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係。以頸部疼痛,頸項僵硬,轉側不便為主要表現的頸部
-
落枕病因
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於睡眠之後,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係。 落枕的病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肌肉扭傷,
-
怎麼預防落枕?
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於睡眠之後,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係。 預防落枕的方法: 一、準備一個好枕頭,同時保
2017-03-05 10 -
落枕的一般療法
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於睡眠之後,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係。 落枕的一般療法: 1、按摩:立落枕者身後,用
-
如何預防落枕
預防落枕並不難,關鍵是堅持做好以下三方面:首先,準備一個好枕頭。按人體頸部解剖生理特點,一個適宜的枕頭既不能太高也不宜太低。按預防落枕首先是要有個好枕頭造型。對於合理的枕頭高度,女士應掌握在8~10釐米,男士大約在10-15釐米為宜。枕頭
2017-03-05 10 -
中醫可治療膽道蛔蟲症
膽道蛔蟲疲, 是由腸道蛔蟲鑽進膽道所引起,以兒童為多見,其次是青年,女性多於男性。 蛔蟲是人類常見的寄生蟲,習性喜堿惡酸,逢酸則畏而不動,常居在空腸下段和回腸上段,有鑽孔的癖性。當膽道有病時,奧狄氏括約肌收縮功能失調,蛔蟲常因此鑽入膽道
2017-03-05 10 -
急性膽道蛔蟲症的急救
一、主因急性膽道蛔蟲症,是蛔蟲沿腸道上竄入膽道,使膽道奧鈥氏括約肌(oddi)急劇痙攣。是臨床常見急症。 二、判斷 1.患者有蛔蟲史。上腹部劍突或偏右處突然有鑽項樣劇痛,陣發性發作。病者手抱腹部輾轉不安,呻吟,大汗。痛停如常,有時痛向右肩
-
膽道蛔蟲症預後預防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膽道蛔蟲症來源於腸道有蛔蟲的病人,而腸蛔蟲病是一種傳染病,傳染源是蛔蟲病人或帶蟲者,感染性蟲卵通過口腔吞入腸道而成為帶蟲者。所以只有把好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才能徹底根除腸道蛔蟲的發生。 2.腸道有蛔蟲
-
膽道蛔蟲症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1.腸道內有蛔蟲的病人,當其腸道環境發生變化時,如一些疾病引起的發燒,腹瀉或便秘,使腸道蠕動增加,蛔蟲鑽入膽道。 2.晚期妊娠時,孕婦子宮膨大壓迫腸道,使腸道運動發生障礙,小腸上段蛔蟲停滯於十二指腸而鑽入膽道。 3.膽道本身括約肌鬆弛時,
-
膽道蛔蟲症的預後及預防
1.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膽道蛔蟲症來源於腸道有蛔蟲的病人,而腸蛔蟲病是一種傳染病,傳染源是蛔蟲病人或帶蟲者,感染性蟲卵通過口腔吞入腸道而成為帶蟲者。所以只有把好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才能徹底根除腸道蛔蟲的發生。 2.腸道有蛔
2017-03-05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