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癰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一、內治法 1、濕熱蘊結肛門周圍突然腫痛,逐漸加劇,肛周壓痛或見紅腫,伴惡寒發熱,口幹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數。 辨證分析:濕熱之邪蘊於肛門,氣血不暢,鬱而化熱,則見肛周疼痛;正邪相搏,則見惡寒、發熱;熱邪為患,則出現口幹、小便黃;舌紅
-
陰虛毒戀型肛癰(肛管直腸周圍膿腫)
症狀:肛門腫痛、灼熱,表皮色紅,潰後難斂,伴有午後潮熱,心煩口幹,夜間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則治法:養陰清熱解毒。 方藥:青蒿鱉甲東加減,青蒿、鱉甲、生地、知母、丹皮。
-
熱毒熾盛型肛癰(肛管直腸周圍膿腫)
症狀:肛門腫痛劇烈,可持續數日,痛如雞啄,夜寐不安,伴有惡寒發熱,口幹便秘,小便困難。肛周紅腫,按之有波動感或穿刺有膿。舌紅,苔黃,脈弦滑。 治則治法:清熱敗毒透膿。 方藥:透膿散加減、黃芪、山甲(炒末)、川芎、當歸、皂角針。
2017-03-04 12 -
火毒蘊結型肛癰(肛管直腸周圍膿腫)
症狀:肛門周圍突然腫痛,持續加劇,伴有惡寒、發熱、便秘、溲赤。肛周紅腫,觸痛明顯,質硬,表面灼熱。舌紅,苔薄黃,脈數。 治則治法:清熱瀉火解毒。 方藥:仙方活命飲加減,白芷、貝母、防風、赤芍藥、當歸尾、甘草節、皂角刺(炒)、穿山甲(炙)
2017-03-04 11 -
混合痔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混合痔治療以外痔和內痔治療方法相同,請參照外痔和內痔。 其他療法 較嚴重的混合痔可行外痔剝離內痔結紮術: 一、適應證 較嚴重的混合痔。 二、操作方法 取截石位或側臥位,常規消毒肛門部,局部浸潤麻醉,充分暴露痔核,將外痔部分作。V”字形或
-
混合痔的病因與診斷
混合痔是指內、外痔靜脈叢曲張,相互溝通吻合,使內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個整體。混合痔兼有中外痔的雙重表現。 病因病機 多因Ⅱ、Ⅲ期內痔未及時治療,反復脫出,複因妊娠分娩,負重遠行,以致筋脈橫解,氣血瘀滯不散,導致本病發生。 診斷 大便時
-
血栓性外痔的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血熱瘀阻肛緣腫物突起,疼痛劇烈,肛緣圓形紫暗腫塊,質地較硬,觸痛明顯;口幹欲飲,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 辨證分析:血分有熱,加之便時努掙或負重遠行,氣血瘀滯,血熱妄行,脈絡破裂,血溢脈外,瘀于皮下則見肛緣腫物,顏色紫暗
2017-03-04 27 -
血栓性外痔的病因與診斷
血栓性外痔是由痔外靜脈破裂,血溢脈外,瘀于皮下,凝結成塊所致。其特點是肛門邊緣突然劇烈疼痛,並有暗紫色腫塊。 病因病機 內有血熱,或本有靜脈外痔,加之便時努掙,或負重遠行,以致肛門痔外靜脈破裂,血溢脈外,瘀于皮下,凝結成塊。 診斷 好發
2017-03-04 17 -
靜脈曲張性外痔的辨證論治
一、內治一般不需內治,若染毒時可按下述證型治療。 濕熱下注肛緣腫物隆起,腫脹疼痛,甚則滲流滋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負重遠行,大便努掙,經脈橫解,氣血瘀滯,則腫物隆起;感染濕熱毒邪,氣血瘀滯加重,則腫脹疼痛;濕熱為患則滲流
2017-03-04 13 -
靜脈曲張性外痔的病因與診斷
靜脈曲張性外痔是指痔外靜脈叢發生瘀血擴大曲張、成團狀而形成的圓形或橢圓形的腫物。 病因病機 多因Ⅱ、Ⅲ期內痔反復脫出,或經產、負重遠行,以致筋脈橫解、氣血瘀滯而成。 診斷 發生於齒線以下的肛管,局部有橢圓形或長形腫物,觸之柔軟,在排便或
2017-03-04 14 -
外治的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般不需內治,當外痔染毒腫痛時,可用清熱利濕之法,方用止痛如神湯或五神東加減。 二、外治法 1、可用苦參湯煎水清洗以防感染。 2、外痔腫痛時用痔瘡膏或黃連膏外塗。 其他療法 外痔較大、經常腫痛時可手術切除。具體方法是局麻下作
-
外痔的病因與診斷
外痔是指發生於齒線以下的肛管痔外靜脈叢擴大曲張,或破裂,或肛門皮膚因反復炎症刺激增生而成的疾病。其臨床特點是肛門墜脹、疼痛、異物感。根據臨床表現和病理特點不同可分為靜脈曲張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結締組織外痔、結締組織外痔。 結締組織外痔是
2017-03-04 13 -
內痔的其他治療方法與預防
一、注射療法 注射療法在國內外早巳採用,按其作用性質不同,可分為硬化萎縮和壞死枯脫兩種方法。由於壞死枯脫療法常有術後大出血、感染、直腸狹窄等併發症,現常用的是硬化萎縮注射療法。 1、適應證工、Ⅱ、Ⅲ期內痔兼有貧血者;內痔不宜手術者;混合
-
內痔的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適用於工期、Ⅱ期內痔,或痔核嵌頓繼發感染,或年老體弱的內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術者。 1、風傷腸絡大便帶血,滴血或噴射而出,血色鮮紅;或伴口幹,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數。 辨證分析:風熱下迫,灼傷腸絡,或熱積腸道
-
濕熱下注型內痔
症狀:便血色鮮,量較多,肛內腫物外脫,可自行回納,肛門灼熱,重墜不適,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治則治法: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中成藥:痔康片、麻仁潤腸丸等。 方藥:龍膽瀉肝湯、五神湯或髒連丸加減。龍膽草、柴胡、澤瀉、車前子、木通、生地
2017-03-04 22 -
風傷腸絡型內痔
症狀:大便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血色鮮紅,大便秘結或有肛門瘙癢,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治則治法:清熱祛風,涼血止血。 中成藥:地榆槐角丸、痔寧片等。 方藥:涼血地黃湯或槐花散加減。鮮生地、炒枳殼、當歸、荊芥炭、地榆炭、粉丹皮、玄參、
-
脾虛氣陷型痔
治療方法:補中益氣東加減。 證候表現:肛門墜脹,痔核脫出,需用手托還,大便帶血,色鮮紅或淡紅,病程日久;面色少華,神疲乏力,納少便溏;舌淡,苔白,脈弱。 病因病機:身體素弱,脾虛氣虧,不能統血,血不循經而溢於脈外,則大便帶血;脾虛下陷,
2017-03-04 14 -
氣血兩虛型痔
治療方法:十全大補湯倍川芎人參黃芪。 證候表現:若唇白,面色痿黃,四肢無力。 病因病機:屬氣血兩虛。 處方:宜十全大補湯倍川芎、參、芪服之,外用自己小便洗之,童便熱洗亦可,其血自。 出處:《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九(卷)·臀部(篇) 原
2017-03-04 10 -
血熱下迫型痔
治療方法:始覺痔作,便服通氣丸、槐角丸;熱實者,服諸利湯,及浴洗熏熨以取內消。 辨證:夫痔瘺之候,其名有五:一曰牝痔,二曰牡痔,三曰氣痔,四曰血痔,五曰酒痔。又曰:腸風痔、脈痔、雌雄痔,皆五痔之別名也 證候表現:其狀初生,悉在肛邊,或如
2017-03-04 11 -
脾虛氣陷型內陷
症狀:肛門鬆弛,內痔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需用手法還納;便血色鮮或淡,伴頭暈、氣短、面色少華、神疲自汗、納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則治法: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中成藥:補中益氣丸、芪蓉潤腸口服液等。 方藥:補中益氣東加減。潞黨
2017-03-0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