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蟲咬皮炎的病因與診斷
蟲咬皮炎是被蟲類叮咬,或接觸其毒液或蟲體毒毛而引起的一種皮炎。《外科正宗》雲:“惡蟲乃各稟陰陽毒邪而去…,如蜈蚣用鉗,蠍蜂用尾……自出有意附毒害人……”其臨床特點是皮膚呈丘疹樣風團,上有針頭大的瘀點、丘疹或水皰,呈散在性分佈。 病因病機
-
風濕熱蘊型蟲咬皮炎
治療方法:可用橡皮膏粘去患處刺毛,並用新鮮馬齒莧搗爛外敷,或塗5%碘酒。 證候表現:皮損為綠豆到黃豆大小的紅色斑丘疹、丘皰疹或風團,劇癢。 療法:可用橡皮膏粘去患處刺毛,並用新鮮馬齒莧搗爛外敷,或塗5%碘酒。 出處:《中醫外科學》·分論
-
濕熱壅盛型蟲咬皮炎
治療方法:紅斑、丘疹、風團等,可用1%薄荷三黃洗劑外搽。繼發感染,可用馬齒莧煎湯濕敷,然後搽青黛散油膏,或外搽顛倒散洗劑。 證候表現:皮損呈線狀或條索狀紅腫,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皰或膿皰,自覺灼熱、疼痛。 療法:紅斑、丘疹、風團等,可用1
2017-03-04 13 -
熱毒襲表型蟲咬皮炎
治療方法:二味拔毒散。 病因病機:蠼螋隱壁尿射人,誤著皮膚水皰淫。(注)此蟲一名多腳蟲,藏於壁間,以尿射人。若誤中其毒。 證候表現:誤著皮膚水皰淫,痛如火烙如豆大。(注)令人皮膚起燎漿水皰,痛如火烙,初如飯糝,之如豆大。 處方:鹽湯二味
2017-03-04 12 -
熱毒壅盛型蟲咬皮炎
病因病機:射工傷人必癢痛。(注)射工,即樹間雜毛蟲也,又名瓦刺蟲。人觸著,則能放毛射人。 證候表現:射工傷人必癢痛,甚則骨肉爛成瘍。(注)初癢次痛,勢如火燎,久則外癢內痛,骨肉皆爛,諸藥罔效。 處方:豆豉搗敷白芷洗,已爛海螵蛸末良。(注
2017-03-04 27 -
濕熱蘊膚型蟲咬皮炎
治療方法:紅斑、丘疹、風團等,可用1%薄荷三黃洗劑外搽。繼發感染,可用馬齒莧煎湯濕敷,然後搽青黛散油膏,或外搽顛倒散洗劑。 證候表現:粟米大小至黃豆大小的紅色丘皰疹;或為紫紅色的腫脹或風團,有時可見到蟲咬的痕跡。 療法:紅斑、丘疹、風團
2017-03-04 21 -
血瘀毒結型蟲咬皮炎
治療方法:紅斑、丘疹、風團等,可用1%薄荷三黃洗劑外搽。繼發感染,可用馬齒莧煎湯濕敷,然後搽青黛散油膏,或外搽顛倒散洗劑。 證候表現:叮咬後局部出現瘀點和黃豆大小的風團,奇癢,個別發生水皰,甚至引起丘疹性蕁麻疹。 療法:紅斑、丘疹、風團
2017-03-04 24 -
蛇串瘡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一、內治法 1、肝經鬱熱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伴口苦咽幹,煩躁易怒,大便幹或小便黃;舌質紅,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數。 辨證分析:肝氣鬱結,氣鬱化火,外炎肌膚,故皮損鮮紅,皰壁緊張;氣滯濕熱鬱阻,則灼熱刺痛;肝為剛髒,肝經鬱熱,肝
-
蛇串瘡的病因與診斷
蛇串瘡是一種皮膚上出現成簇水皰,呈帶狀分佈,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因皮損狀如蛇行,故名蛇串瘡;因每多纏腰而發,故又稱纏腰火丹;本病又稱之為火帶瘡、蛇丹、蜘蛛瘡等。清·《外科大成·纏腰火丹》稱此症“俗名蛇串瘡,初生於腰,紫赤如疹,或
2017-03-04 12 -
肝經鬱熱型蛇串瘡
治療方法:龍膽瀉肝東加紫草、板藍根等。若發於面部,加菊花以平肝解毒,引藥上行;大便幹結者,加生大黃以通腑瀉下;疼痛劇烈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理氣止痛。 證候表現: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伴口苦咽幹,煩躁易怒,大便幹或小便黃;舌
2017-03-04 15 -
肝心風熱型蛇串瘡
治療方法:龍膽瀉肝湯。 證候表現:幹者色紅赤,形如雲片,上起風粟,作癢發熱。 病因病機:此屬肝心二經風火。 處方:治宜龍膽瀉肝湯。 出處:《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四(卷)·腰部(篇) 原文:幹者色紅赤,形如雲片,上起風粟,作癢發熱。此屬
2017-03-04 10 -
氣滯血瘀型蛇串瘡
治療方法:桃紅四物東加制香附、延胡索、莪術、珍珠母、生牡蠣、磁石等。若夜寐不安者,加酸棗仁以寧心安神;年老體虛者,加黃芪、黨參以益氣抗邪。 證候表現: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不止;舌質黯,苔白,脈弦細。 病因病機:濕熱毒邪雖退,但氣血凝滯未解
2017-03-04 15 -
脾虛濕蘊型蛇串瘡
治療方法:除濕胃苓東加減。 證候表現:皮損顏色較淡,皰壁鬆弛,疼痛略輕;伴食少腹脹,口不渴,大便時溏;舌質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滑。 病因病機:飲食不節,脾虛濕蘊,濕阻氣機;蘊滯肌膚,故見皮膚起丘皰疹或水皰:濕盛於熱則皮疹色較淡,皰壁
2017-03-04 34 -
陰虛內熱型熱瘡
治療方法:增液東加板藍根、紫草、生薏苡仁等。 證候表現:病情反復發作;伴口幹唇燥,午後微熱;舌紅,苔薄,脈細數。 病因病機:熱毒久戀,耗傷津液,致陰虛內熱,陰虛則陰陽失調,故易為誘因引起發病;口幹唇燥、午後微熱、舌紅、苔薄、脈細數均為陰
2017-03-04 13 -
肺胃熱盛型熱瘡
治療方法:辛夷清肺飲加減。 證候表現:多發於顏面部,以口唇鼻側多見,皮損為群集小水皰,灼熱刺癢;伴輕度周身不適,心煩鬱悶,大便幹,小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 病因病機:鼻為肺之竅,胃經環繞面唇,風性上行,故肺胃熱盛多發於面、鼻、唇。肺
2017-03-04 22 -
毒蘊潰爛型乳岩
治療方法:化岩湯合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 證候表現:癌腫破潰,血水淋漓,臭穢不堪,色紫劇痛;伴飲食不佳,身體漸瘦;苔薄黃,脈弦數。 病因病機:瘀滯化火蘊毒,火毒蘊結,瘀阻乳絡,熱盛肉腐,故癌腫破潰,血水淋漓,臭穢不堪,色紫劇痛;脾胃失運
-
肝脾氣逆型乳岩
治療方法:加味逍遙散、益氣養營湯、歸脾湯。 病因病機:夫乳岩之起也,由於憂鬱思慮,積想在心,所願不遂,肝脾氣逆,以致經絡痞塞結聚成核。 證候表現:初如豆大,漸若棋子,不紅不腫,不疼不癢,或半年一年,或兩載三載,漸長漸大,始生疼痛,痛則無
2017-03-04 24 -
肝脾氣鬱型乳岩
證候表現:乳岩初結核隱疼,核無紅熱身寒熱。(注)自乳中結核起,初如棗栗,漸如棋子,無紅無熱,有時隱痛。 病因病機:肝脾兩損氣鬱凝。(注)此證由肝、脾兩傷,氣郁凝結而成。 治則治法:速灸養血免患攻。(注)速宜外用灸法,內服養血之劑,以免內
-
肝脾鬱怒氣血虧損型乳岩
治療方法:益氣養榮湯。 證候表現:乳內結小核一粒如豆,不紅不痛,內熱體倦,月事不調,名乳岩。 治則治法:急早調治。 預後:若年久漸大,腫堅如石,時作抽痛,數年潰腐,如巉岩深洞,血水淋瀝者,不治。 病因病機:潰後大如覆碗,不痛而癢極者,內
-
肝鬱痰凝型乳岩
治療方法:季芝鯽魚膏、清肝解郁湯、神效瓜蔞散。 證候表現:若年深日久,即潮熱惡寒,始覺大痛,牽引胸腋,腫如覆碗堅硬,形如堆粟,高凸如岩,頂透紫色光亮,肉含血絲,先腐後潰,污水時津,有時湧冒臭血,腐爛深如岩壑,翻花突如泛蓮,疼痛連心。 治
2017-03-0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