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刺的病因與診斷
粉刺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因典型皮損能擠出白色半透明狀粉汁,故稱之粉刺。《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肺風粉刺)雲。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於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刺,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內服
-
藥膳治療粉刺
1、海帶生地綠豆瘦肉湯 取海帶30克,生地18克,綠豆100克,陳皮3克,瘦豬肉100克。將海帶洗淨泡發切絲,豬肉、陳皮洗淨切絲,與生地、綠豆同置砂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煲2小時,加食鹽少許即可食用。此藥膳具有清熱解毒、涼血養陰之功效,常
2017-03-04 10 -
粉刺的基本損害
由毛囊皮脂腺口堵塞形成的粉刺,可發展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粉瘤、囊腫,形成色素沉著印、毛孔粗大、甚至疤痕等皮膚損害。 白頭粉刺:毛囊皮脂腺口被角質細胞堵塞,角化物和皮脂充塞其中,與外界不相通,形成閉合性粉刺,看起來為稍稍突起的白
-
水果方法治療粉刺
1、番茄汁: 每日喝1杯番茄汁或經常吃番茄,對防治雀斑有較好的作用。因為番茄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被譽為“維生素C的倉庫”。維生素C可抑制皮膚內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效減少黑色素的形成,從而使皮膚白嫩,黑斑消退。 2、檸檬冰糖汁: 將檸檬攪汁
-
秘招對付粉刺
1、一般人在晨起、午休和晚睡前各清潔面部一次,而對於皮膚油性較大、工作環境油膩、環境溫度較高或經常鍛煉的人,特別是運動員,應當增加洗臉的次數。其實,這種認識與做法是錯誤的,大量的洗臉洗去油脂的同時也會使臉部的水分加速流失,建議應在洗臉後
2017-03-04 12 -
紫白癲風病證簡述
紫白癜風,病名。見《外科正宗》。又名汗斑。以初起呈斑點狀,久而變大融合成片,顯紫色或灰白色,邊緣較清楚,可脫細屑,冬輕夏重為特徵。經劉純源中醫驗證此病多發於胸背、頸項、肩胛等處。常因臟腑積熱,感受暑濕而成,或由傳染而得。 疾病症狀 以皮
2017-03-04 10 -
牛皮癬的病因與診斷
牛皮癬是一種患部皮膚狀如牛項之皮,厚而且堅的慢性瘙癢性皮膚病。在中醫文獻中,因其好發於頸項部,故稱為攝領瘡;因其纏綿頑固,故亦稱為頑癬。《諸病源候論·攝領瘡候》雲:“攝領瘡,如癬之類,生於項上癢痛,衣領拂著即劇,是衣領揩所作,故名攝領瘡
-
血虛風燥型牛皮癬
治療方法:四物消風飲或當歸飲於加減。 證候表現:皮損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伴心悸怔仲,失眠健忘,女子月經不調;舌淡,脈沉細。 病因病機:血虛生風化燥,肌膚失養,故皮損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血虛,心神失養,故心悸怔仲,
-
風濕蘊膚型牛皮癬
治療方法:外塗潤膚膏、黑油膏、藜蘆膏等,每天數次。 證候表現:皮損呈淡褐色片狀,粗糙肥厚,劇癢時作,夜間尤甚;苔薄白或白膩,脈濡而緩。 病因病機:風濕之邪蘊結於肌膚,經絡失疏,局部氣血凝滯,肌膚失養,故皮損呈淡褐色片狀,粗糙肥厚;風盛則
-
肝鬱化火型牛皮癬
治療方法:外塗2號癬藥水、斑蝥醋、百部酊、川槿皮酊等,每天數次。 證候表現:皮損色紅,伴心煩易怒,失眠多夢,眩暈心悸,口苦咽幹;舌邊尖紅,脈弦數。 病因病機:情志內傷,肝鬱氣滯;鬱久化火,肝膽火盛,薰蒸肌膚,故見皮損色紅;火熱內擾則心悸
-
癮疹的病因與鑒別
癮疹是一種皮膚出現紅色或蒼白風團,時隱時現的瘙癢性、過敏性皮膚病。《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雲:“此證俗名鬼飯疙瘩,由汗出受風,或露臥乘涼,風邪多中表虛之人。 初起皮膚作癢,次發扁疙瘩,形如豆辦,堆累成片,日癢甚者,宜服秦艽牛蒂湯,夜癢
2017-03-04 12 -
肝脾不和型癮疹
治療方法:用八珍湯,佐以加味逍遙散。 證候表現:若食少體倦,心忪盜汗,經閉寒熱。 方用:用八珍湯,佐以加味逍遙散。 處方:八珍湯。 處方:加味逍遙散。 出處:《癘瘍機要》·上卷(卷)·癘瘍類症(類症者與癘形狀相似而所因不同也)(篇) 原
-
腎陰不足型癮疹
治療方法:用八珍湯、六味丸。 證候表現:若自汗盜汗,月水不調,肚腹作痛。 方用:用八珍湯、六味丸。 處方:八珍湯。 處方:六味丸。 出處:《癘瘍機要》·上卷(卷)·癘瘍類症(類症者與癘形狀相似而所因不同也)(篇) 原文:若自汗盜汗,月水
2017-03-04 10 -
脾弱血虛型癮疹
治療方法:八珍散加丹皮山梔。 證候表現:若煩熱體倦,頭目不清。 處方:用八珍散加丹皮、山梔。 治則治法:補脾氣生陰血。 出處:《癘瘍機要》·上卷(卷)·癘瘍類症(類症者與癘形狀相似而所因不同也)(篇) 原文:若煩熱體倦,頭目不清,用八珍
2017-03-04 10 -
肝陰虧虛型癮疹
治療方法:四物東加柴胡山梔丹皮。 證候表現:婦人肢體癮疹疙瘩,搔破成瘡,膿水淋漓,熱渴眩暈,日晡益甚者。 處方:用四物東加柴胡、山梔、丹皮。 治則治法:清肝火補肝血。 出處:《癘瘍機要》·上卷(卷)·癘瘍類症(類症者與癘形狀相似而所因不
2017-03-04 10 -
血虛風燥型癮疹
證候表現:風團反復發作,遷延月久,午後或夜間加劇;伴心煩易怒,口幹,手足心熱;舌紅少津,脈沉細。 病因病機:血虛日久則肌膚失養,化燥生風,風氣搏於肌膚,故風團、瘙癢反復遷延日久;津血同源,血虛亦致陰血不足,虛火內生,故伴心煩易怒,口幹,
2017-03-04 18 -
風寒束表型癮疹
治療方法:桂枝湯或麻黃桂枝各半東加減。 證候表現:風團色白,遇風寒加重,得暖則減,口不渴;舌質淡,苔白,脈浮緊。 病因病機:白色主寒,風性瘙癢,風寒外襲,營衛不和,故風團色白,皮膚瘙癢;寒性陰冷,故皮損得熱則減,遇寒加重;陰津未傷,故口
2017-03-04 13 -
風熱犯表型癮疹
證候表現:風團鮮紅,灼熱劇癢,遇熱則皮損加重;伴發熱惡寒,咽喉腫痛;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病因病機:風熱之邪客於肌膚,外不得透達,內不得疏泄,故風團鮮紅、灼熱,遇熱則皮損加重;風盛則劇癢;營衛不和則發熱惡寒;風熱壅肺則咽喉腫痛
-
風瘙癢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一、內治法 1、風熱血熱青年患者多見,病屬新起,症見皮膚瘙癢劇烈,遇熱更甚,皮膚抓破後有血痂;伴心煩,口幹,小便黃,大便於結;舌淡紅,苔薄黃,脈浮數。 辨證分析:風熱外襲,或血熱生風,風盛阻於肌膚,故皮膚瘙癢劇烈;因於熱邪,故遇熱癢甚;
-
風瘙癢的病因與診斷
風瘙癢是指無原發性皮膚損害,而以瘙癢為主要症狀的皮膚感覺異常性皮膚病。中醫文獻中又稱之為風癢、血風瘡、癢風、穀道癢、陰癢等。《諸病源候論》雲:“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人腠理,與氣血相搏,而俱往來於皮膚之間。邪氣微,不能衝擊為痛,故但瘙
2017-03-0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