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後血暈的藥膳調理
產後血暈是指產婦分娩後出現頭暈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滿悶、噁心嘔吐,甚至神志昏迷等症狀。導致血暈的原因,一是生產時失血過多,心神失養,以致氣虛血脫;二是血瘀氣滯,擾亂心神而致血暈。治療時可對症用獨參湯、定坤丹或奪命散。還可根據病症分型採用
2017-02-18 10 -
產後血暈的辨證論治
產後血暈的治療,首當辨其虛實,分清脫證與閉證。本病屬產後。三沖”範圍,無論虛實都屬危急重症,均須及時救治,必要時,中西醫結合搶救。 血虛氣脫型 主要證候:新產去血過多,突然昏暈,面色蒼白,心悸饋悶,甚則昏不知人,眼閉口開,手撒肢冷,冷汗
2017-02-18 12 -
治療妊娠腹痛
【概述】 妊娠期間以小腹疼痛為主症者,稱為妊娠腹痛。 又稱“胞阻”。本病指妊娠期間由於胞脈失養或阻滯引起的腹痛,可發生於妊娠早期(妊娠12週末以前)、妊娠中期(妊娠13~27週末)和妊娠晚期(妊娠28周及其後)。本病治療得當預後良好,如
-
妊娠腹痛辨證論治
【概述】 妊娠期間以小腹疼痛為主症者,稱為妊娠腹痛。 又稱“胞阻”。本病指妊娠期間由於胞脈失養或阻滯引起的腹痛,可發生於妊娠早期(妊娠12週末以前)、妊娠中期(妊娠13~27週末)和妊娠晚期(妊娠28周及其後)。本病治療得當預後良好,如
-
妊娠腹痛的辨證論治
辨證主要根據腹痛的性質和程度,結合兼症及舌脈特點辨其虛實。本病治法以調理氣血為主,使胞脈氣血暢通,則其痛自止。 血虛型 主要證候:妊娠小腹綿綿作痛,頭暈心悸,失眠多夢,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滑。 證候分析:素體血虛,孕後血聚養胎而
-
惡阻食療
惡阻是指在妊娠早期,出現以噁心嘔吐、頭暈厭食、甚或食入即吐為特徵的一種病證,是妊娠早期最常見的疾病。 本病由於脾胃素虛、肝失疏泄及痰濁內阻,胃失和降,沖脈之氣上逆所致。主要有脾胃虛弱證、肝胄不和證及痰濁內阻證。 本病與飲食關係密切。食療
-
妊娠惡阻的病症論治
辨證著重瞭解嘔吐物的性狀(色、質、氣味),結合全身證候、舌脈進行綜合分析,以辨寒、熱、虛、實。治療大法以調氣和中、降逆止嘔為主,並應注意飲食和情志的調節,用藥宜忌升散之品。 胃虛型 主要證候:妊娠早期,噁心嘔吐,吐出食物,甚則食人即吐,
2017-02-18 29 -
月經先期食療
月經先斯是指月經週期提前7天以上,甚或一月兩潮者,易稱經期超前或經早。 本病由於素體陽盛、過食辛熱助陽之品、肝鬱化火、陰虛陽盛、飲食不節或勞倦過度,血熱迫血妄行,或氣虛不能固攝沖任所致。主要有血熱證和氣虛證。 食療及飲食宜忌對本病的治療
2017-02-18 24 -
月經先期失調
【概述】 月經週期每月提前7天以上,甚至10餘天,但月經的經期基本正常者稱為月經先期,屬月經病。多見於育齡期婦女。如月經週期僅提前3~5天,亦無其他明顯症狀者,屬正常範圍。如果月經週期偶然超前一次的不作月經先期論治。本病可見於有排卵型功
-
治療痛經
【概述】 在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週期性的下腹部疼痛或脹痛,伴噁心嘔吐,影響生活或工作者,稱為“痛經”。又稱“經行腹痛”。有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之分。 月經初潮即開始痛經者稱原發性痛經,常由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狹窄等引起。若由子宮內膜異位症
-
痛經辨證論治
【概述】 在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週期性的下腹部疼痛或脹痛,伴噁心嘔吐,影響生活或工作者,稱為“痛經”。又稱“經行腹痛”。有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之分。 月經初潮即開始痛經者稱原發性痛經,常由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狹窄等引起。若由子宮內膜異位症
2017-02-18 15 -
症瘕的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是按包塊的性質、大小、部位、病程的長短、兼症和月經情況辨其在氣在血,屬痰濕還是熱毒。治療大法以活血化瘀,輕堅散結為主,佐以行氣化痰,兼調寒熱。但又必須根據患者體質強弱,病之久暫,酌用攻補,或先攻後補,或先補後攻,或攻補兼施等法,隨
2017-02-18 14 -
產後大便難
【概述】 產後以大便不暢,或大便幹結,或數日不解,難以解出者,稱為“產後大便難”。 【病因病理】 本病多因腸道燥結,失于滋潤,傳導不利所致,主要原因有: 1、血虛津燥:產後失血過多,營虛津虧,腸道失於濡潤而致。 2、氣虛失運:素體氣虛,
2017-02-18 12 -
治療妊娠惡阻
【概述】 妊娠後出現噁心嘔吐,厭食,或食入即吐者,稱為“惡阻”。本病多發生於妊娠早期,一般妊娠3月後逐漸消失。本病屬妊娠病範疇,相當於西醫的妊娠劇吐。 【中成藥】 1、沙棘沖劑:每日2~3次,每次1包,開水沖服。 2、香砂六君子丸:每日
-
妊娠惡阻
【概述】 妊娠後出現噁心嘔吐,厭食,或食入即吐者,稱為“惡阻”。本病多發生於妊娠早期,一般妊娠3月後逐漸消失。本病屬妊娠病範疇,相當於西醫的妊娠劇吐。 【病因病理】 發生惡阻的主要病理是沖脈之氣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常見的原因有脾胃虛弱、
-
經行頭痛的辨證論治
以頭痛伴隨月經週期性發作為辨證要點,治療以調理氣血為大法,實證者行氣活血以止痛,虛證者補氣養血以止痛。 氣血虛弱型 主要證候:經期或經後頭痛,心悸氣短,神疲體倦,月經量少,色淡質稀,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細弱。 證候分析:氣血素虛,經
2017-02-18 13 -
盆腔炎的藥物治療
1.用藥原則 (1)根據藥敏試驗選用適當的抗生素。(2)聯合用藥,劑量充足,治療徹底。 (3)感染嚴重,同時採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2.抗生素治療 (1)輕者選用青黴素、鏈黴素靜脈給藥或肌注。 (2)嚴重者靜脈點滴廣譜抗生宗,如四環素、紅黴
2017-02-18 14 -
盆腔炎的中醫治療
(一)辨證施治 l.急性盆腔炎 (1)發熱期(熱毒壅盛證) 主證:高熱寒戰,腹痛拒按,帶下黃濁,或膿帶腥臭,腹脹便秘或搪而不爽,口乾舌燥,小便黃赤,舌苔黃厚或膩,脈滑數或弦數。治法:清熱解毒,化瘀止痛。 方藥:①銀翹紅醬解毒湯(臨床驗方)
2017-02-18 19 -
盆腔炎的食養療法
1.皂角刺大棗粥:皂角刺、大棗煎煮30分鐘,去渣,取藥液加粳米煮成粥,分服,適用急性盆腔炎。 2.鮮蒲公英60g(幹者用30g),皂角刺15g,煎汁棄渣,放粳米50g,煮成稀粥,既為飲食,又有清熱解毒之效。適用於急性盆腔炎。
-
中成藥如何治療盆腔炎
1.四季青注射液12~16mL加人5%GSl000mL靜脈滴注,或四季青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或四季青片,每日3次,每次5片,口服。 2.穿心連注射液10mL加入5%GS20mL靜脈推注(急性期)。 3.雙黃連3.6g加入5%GS5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