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痛經辨證論治

【概述】

在經期或經行前後, 出現週期性的下腹部疼痛或脹痛, 伴噁心嘔吐, 影響生活或工作者, 稱為“痛經”。 又稱“經行腹痛”。 有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之分。

月經初潮即開始痛經者稱原發性痛經, 常由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狹窄等引起。 若由子宮內膜異位症、慢性盆腔炎等疾病引起的, 則為繼發性痛經。 中醫辨證將痛經分為實證和虛證兩類, 臨床以實證多見, 為婦科急診常見病之一。 原發性痛經以青春期及未婚者多見, 繼發性痛經以育齡期婦女多見。 嚴重痛經者可見面色蒼白, 噁心嘔吐, 甚至昏厥, 一般只要經血下行通暢,

腹痛即可緩解或消失, 痛止後患者感覺全身乏力。 本病西醫也稱為痛經。

【辯證分型】

1、氣滯:經前或經期下腹脹痛, 經色暗紅, 經前乳脹, 胸膺掣痛。 苔薄, 脈細。

2、寒凝:經行下腹冷痛, 喜用熱敷, 經少不暢, 色暗有塊, 畏寒肢冷, 大便溏薄。 苔白膩, 脈弦緊。

3、濕熱:經前或經行小腹脹痛拒按, 經量少或多, 色紫紅, 質稠穢臭, 身熱口普, 便秘溲赤。 苔黃膩, 脈弦數。

4、血虛:經行或經後下腹隱痛, 喜用手按於腹部, 經色淡紅, 神疲乏力, 頭暈目花, 面色萎黃。 舌淡, 脈細弱。

5、膜樣痛經:經少不暢, 色暗紅, 下腹劇痛拒按, 直至血塊或內膜片排出則痛勢減輕。 舌暗, 脈弦。

【分型治療】

1、氣滯治法:疏肝理氣, 調經止痛。

方藥:加味烏藥東加味。

烏藥10克 砂仁3克(後下)木香10克 延胡索12克 制香附15克 失笑散10克(包煎)郁金10克 枳殼10克 艾葉3克加減:挾瘀者,

加桃仁9克、紅花9克、當歸9克、赤芍10克;肝鬱化熱者, 去艾葉, 加梔子10克、夏枯草9克、益母草15克;若見嘔吐黃水者, 加吳萸5克、川連2.5克、生薑三片。

2、寒凝治法:溫經和營, 調經止痛。

方藥:溫經東加減。

淡吳萸6克 當歸10克 川芎10克 炒白芍12克 桂枝5克 丹皮6克 生薑5片 煨木香10克 延胡索15克 炙甘草5克 生蒲黃12克(包煎)加減:感冒風雨者, 加荊芥9克、防風6克;腹痛喜熱敷熱按者, 加胡蘆巴12克、紫石英15克。

3、濕熱治法:清熱除濕, 化瘀止痛。

方藥:桃紅醬靈湯(驗方)。

桃仁9克 當歸12克 川芍6克 赤芍10克五靈脂10克 敗醬草30克 紅藤15克 川??子12克 丹皮9克加減:瘀血不下, 腹痛拒按者, 加失笑散15克(包煎)、莪術9克;熱重者, 加炒山桅9克、蒲公英15克;大便幹結者,

加生大黃5克(後下)。

4、膜樣痛經治法:活血化膜, 通經止痛。

方藥:少腹逐瘀東加減。

小茵香6克 乾薑6克 肉桂3克 當歸10克 川芎10克 赤芍10克 延胡索15克 五靈脂10克 生蒲黃12克(包煎)沒藥6克 制香附10克 血竭6克 焦楂12克

5、血虛治法:益氣養血, 和營止痛。

方藥:膠艾東加味。

陳阿膠9克(烊沖)艾葉6克 當歸12克炒白芍15克 大川芎6克 大熟地12克 失笑散10克(包煎)香附10克 炮薑5克加減:腰膝酸軟, 頭暈耳鳴者, 加菟絲子9克、紫石英10克、杜仲10克;下腹冷痛者, 加巴戟肉9克、鎖陽9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