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茯神四逆湯
【處方】茯神2錢,附子3錢,乾薑1錢,人參的功效與作用2錢,甘草的功效與作用5分,木香6分,砂仁1錢。【功能主治】真心痛,水來克火,寒邪直犯君主,脘痛,嘔吐,身冷,手足青至節,甚則旦發夕死。【用法用量】水3鐘,煎至1鐘,微溫服。【摘錄】《
2017-03-05 6 -
封口金瘡藥
【處方】乳香4錢,沒藥4錢,木鱉仁2錢,輕粉2錢,煆龍骨1錢,血竭1錢,白及1錢,老松香1錢,虻蟲1錢,白斂1錢,五倍子2錢。【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生肌肉。主金瘡破爛未收口者。【用法用量】將熟豬油8兩,菜油8兩,同熬透,入白蠟3錢
2017-03-05 11 -
不同劑型的特點是什麼?
歷代醫家經過長時期的臨床實踐創制了多種劑型,如湯、散、丸,膏,丹,酒,露、錠、餅、條、線、浸洗、搐鼻、坐藥、導藥、熏劑等。近年來,又創制了片劑、沖服劑,針劑、海綿劑、油劑,氣霧劑、膠囊劑等。這些劑型,各有其治療特點。如:1、湯劑:吸收快
2017-03-05 10 -
防風當歸湯
《杏苑》卷五:防風當歸湯【處方】防風的功效與作用1錢5分,當歸的功效與作用1錢5分,赤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錢,獨活1錢,秦艽1錢,赤芍的功效與作用藥1錢,黃芩的功效與作用1錢,杏仁的功效與作用、甘草的功效與作用5分,桂心4分,生薑的功效與作
2017-03-05 29 -
“七方”、“十劑”的內容
七方,即指大方、小方、緩方、急方、奇方,偶方、複方。七方始見於《內經》。對七方的內容,有不同的解釋。當前一般認為:1、大方,指藥味多或藥味少而藥量犬,以治療邪氣強盛,或治下焦重病,需頓服的方劑,如大承氣湯治陽明腑實證,屬於大方;2、小方
2017-03-05 26 -
茯苓利膈湯
【處方】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兩,牛蒡子2兩(炒香),荊芥穗1兩,桔梗1兩(微炒),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半兩(炙紫色)。【制法】上為粗散。【功能主治】傷寒。【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的功效與作用3片,同煎6分,去滓溫服,1日2-3服,不
2017-03-05 21 -
什麼是“一法之中,八法備焉;八法之中,百法備焉”
八法,即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種治療大法。《醫學心悟》說:“論病之情,則以寒、熱、虛、宴、表、裡、陰、陽八字統之,而論治病之方,則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溫、補八法盡之。”明確指出八法的制定是以八綱辨證為依據的,實際上已概
2017-03-05 68 -
防己宣痹湯
【處方】防己3錢,木瓜的功效與作用2錢,地龍3錢(炒),穿山甲3錢(炒),靈仙2錢,木通1錢5分,苡仁8錢,赤苓4錢,絲瓜絡1錢5分,飛滑石6錢(包),秦艽2錢,嫩桑枝3尺。【功能主治】濕熱下注,流走筋絡,兩足酸重或痛。【摘錄】《鎬京直指》
2017-03-05 27 -
什麼是“方從法立,以法統方”
“方”指方劑,“法”指治療大法。方劑是理、法,方、藥中的一個環節,必須在辨證立法的基礎上才能正確運用。因此,首先要明確方劑與治法的關係。 一般來說,“有法則有方,有方則有法”。例如,麻黃湯、桂枝湯,銀翹散、桑菊飲都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這
2017-03-05 5 -
學習方劑學的目的和意義
方劑學是研究方劑的組成、配伍規律及臨床運用的一門學科,是祖國醫學中的一個分科。 方劑是論治的主要手段。一般只用一種藥物的稱為單方,由兩種以上藥物組成的稱為複方。所謂方劑,通常都是指複方而言。藥物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配伍後,即為方劑。方劑一
2017-03-05 5 -
附子膏
《聖濟總錄》卷一四五:附子膏【處方】附子(生,去皮臍,為末)2兩,豬脂4兩。【制法】先煉豬脂,去滓,入附子末拌勻,酒少許調如膏。【功能主治】腕折傷損。【用法用量】攤傷處,每日1易。【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四五《雞峰》卷二十一:附子膏【處方
2017-03-05 10 -
中藥湯劑服用時間及問題
中藥湯劑服用時間是否適宜,對提高療效有一定影響。《神農本草經》記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葛洪謂:“服治病之藥以食前服之;服養身之藥以食後服之。”前者是從病位上定服藥時間,後者是從藥物功效方面定服
2017-03-05 9 -
肉體與精神出軌 哪個難容忍
大量的以往研究證據都指向同一個結果:男性對伴侶的肉體出軌反應強烈,而女性對伴侶的精神出軌反應強烈。 進化心理學認為,用一種親代投資理論可以解釋這種差異。人類都有最大程度上使自己的基因繁衍下去的本能,而在繁殖後代的過程中,父輩和母輩所投入
2017-03-05 11 -
防風槁本湯
【處方】防風的功效與作用、槁本、生地、薄荷的功效與作用、連翹、荊芥、蟬蛻、紅花的功效與作用、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牛蒡子、元明粉、紫草。【功能主治】痘疹。【用法用量】燈心為引。【摘錄】《痘疹會通》卷四
2017-03-05 12 -
銀翹散中有無玄參?其君藥是銀花、連翹,還是薄荷、荊芥、豆鼓?
銀翹散(《溫病條辨》)在原方中沒有玄參,可是原書上蕉篇十六條記載:“……發疹者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玄參主之。”四十條記載“太陰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銀翹散去牛蒡子、玄參、芥穗、加杏仁、石膏、黃芩主之。”明確
2017-03-05 23 -
銀翹散用荊芥、豆豉辛溫解表藥與銀翹散與桑菊飲的異同
銀翹散《溫病條辨》)的功效為辛涼透表、清熱解毒,是治療外感風熱的常用方。方中以清熱解毒藥與解表藥同用,但為什麼方中選用荊芥、豆豉二味辛溫解表藥呢?這是因為,一方面用二藥開皮毛,鼓動陽氣,有助於透邪解表;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涼遏太過,反而使
2017-03-05 106 -
九味羌活湯、大羌活湯、柴葛解肌湯、程氏柴葛解肌湯、蔥鼓湯、蔥豉桔梗湯的使用要點
九味羌活湯(《此事難知》)以羌活為君,故名之。本方證為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主治四時感冒,以表實無汗而兼內熱之證為宜。其辨證要點是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流感、風濕性關節炎而見上述症狀者,也可用本方加減治療。此外,
2017-03-05 47 -
麻黃湯、三拗湯、小青龍湯、華蓋散、麻杏石甘湯主治和配伍的不同
麻黃湯(《傷寒論》)的功效為發汗散寒,宣肺平喘,治外感風寒表實證。三拗湯(《和劑局方》)的功效為宣肺,平喘、止咳,治外感風寒,而以鼻塞聲重,咳嗽痰多,胸滿氣短為適宜。小青龍湯的功效為解表散寒,化飲平喘,適用於外感風寒,內停水飲證。華蓋散
2017-03-05 551 -
伏牛花丸
【處方】伏牛花5兩,女萎3兩,細辛(去苗葉)1兩,卷柏1兩,威靈仙(去土)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羖羊角1兩(鎊,炒),木虻1兩(炒焦,去翅足),硇砂(醇酒研令稀)1兩。【制法】上9味,先搗羅8味為細末,煮硇砂酒麵糊為丸,如梧桐子
2017-03-05 8 -
五味能說明藥物的哪些作用特點
味,即藥物的滋味。五味,即辛、酸,甘、苦、鹹五種藥味。此外,還有一種淡味,困其滋味不甚明顯,前人將它歸屬于甘,常稱“甘淡”,敞仍稱五味。這些滋味可以由舌感來辨別。歷代醫學家在長期的醫療味踐中發現藥物的味和它的效用之間有一定聯繫,也就是不
2017-03-0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