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要辨陰陽兩綱?如何辨別?
中醫認為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陰陽失調,所以任何疾病儘管它的臨床表現錯綜複雜,千變萬化,但都可以用“陰證”、“陽證”加以概括。《仿寒論》的辨證,雖有六經之分,但是以阻陽為總綱,統攝六經。因此《傷寒論》把陰陽辨證大法,置於六經辨證之前
2017-03-05 7 -
《傷寒論》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傷寒論》的治療原則,總的說來,不外祛邪和扶正兩個方面,而且始終貫串著“扶陽氣”、“存陰液”和“調整陰陽”的基本精神,以達到邪去正安,陰陽平衡的目的。此外,在病情錯綜複雜,表裡證混同出現的情況下,還府根據隨證施治的精神,權衡病情的表裡先
2017-03-05 6 -
《傷寒論》的六經與《內經》的六經有什麼關係
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言中說他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了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辯證等書,寫成傷寒雜病論十六卷。由此可以看出,《傷寒論》的學術淵源本於內,難二經,書中六經之名就是出於《內經·熱論》,但在理論上
2017-03-05 16 -
六經病之間有什麼關係?掌握六經傳變的臨床意義是什麼?
在外感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體質的強弱,治療的適當與否,將影響著邪正鬥爭的關係,呈現出複雜的臨床表現。六經病是臟腑經絡病理變化的反映。臟腑經絡又是緊密聯繫的統一整體。故六經病之間不是各自孤立沒有聯繫的,而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傳變轉
2017-03-05 14 -
什麼是六經辨證
六經是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而吉。它是外感熱性病的一種證候分類方法。六經辨證方法是張仲景在《素問·熱論》六經分證的基礎上吸收漢代以前有關醫學理論與臨床經驗,進一步寬宴發展起來的。它概括丁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
2017-03-05 10 -
太陽傷寒的主要脈症及病理
《傷寒論》對於太陽傷寒這一證型明確指出,本型是在太陽病提綱的基礎上,又見發熱、無汗、體痛、脈緊等症。結合病因病理來看,凡患者暴感風寒,以致寒邪束表,毛竅閉塞,衛陽被遏,營陰內鬱的叫太陽傷寒證,臨床以發熱惡寒、無汗、脈浮緊為其特證。主要脈
2017-03-05 8 -
傷寒兼裡有水飲證的臨床症狀及治療
素有痰飲咳喘宿疾的人,常目露宿著涼,冒雨涉水,而致外感風寒引動宿飲,形成外寒與內飲相搏,內外合邪,表裡俱病。在病理上與傷寒兼裡熱證相比,彼為寒閉其熱,此為寒閉其飲。 其主要脈症是在具備發熱惡寒、無汗、身疼等太陽表實證的同時,又有飲停胸胃
2017-03-05 30 -
防風蒼術湯
《杏苑》卷四:防風蒼術湯【處方】麻黃8分,防風的功效與作用1錢,蒼術2錢,白術3錢。【功能主治】散風邪,健脾疏壅。主風壅肝木,損傷脾土,不能輸布水濕,飧泄身熱,脈弦腰重,微汗頭疼。【用法用量】水煎熟,熱服。取汗。【各家論述】麻黃解熱助表,
2017-03-05 7 -
肥兒殺蟲丸
【處方】苦楝根皮30g,雷丸15g,鶴虱12g,使君子肉30g,檳榔15g,百部12g,花椒10g,烏梅的功效與作用肉12g,胡連10g,大黃12g,神曲10g,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15g。【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g。【功能主治
2017-03-05 11 -
傷寒兼裡熱證的形成原因及治療
傷寒兼裡熱證形成原因大致有二: 1、平素裡有蘊熱,外感風寒之後,毛孔緊閉,裡熱不得向外宣洩,郁閉於內。 2、傷寒表實,當汗失汗,衛陽被表寒閉鬱化熱,陽熱內擾。但不論哪種情況,在病理上均屬風寒之邪外襲於表,火熱之邪郁閉於裡,所謂寒包其熱。
2017-03-05 38 -
傷寒衄後病解的機理及處理
太陽傷寒表實證,以麻黃湯開閉發汗,用之得當,往往可一戰獲捷。但如因循失治,或者病重萄輕,亦可導致衄血。因為傷寒表實遷延日久,失于汗解,必致陽氣內部,正氣抗邪,欲出不得。當邪郁過甚時,可損傷血絡面致衄血,即仲景所說“陽氣重故也”。而在病重
2017-03-05 6 -
敷藥
【處方】人指甲、血餘。【制法】上置瓦上炙存性,研細末,每兩藥粉加麝香的功效與作用1錢,再研勻細。【功能主治】長肉收口。主梅楊結毒。【用法用量】日敷患處。初發時,每日五鼓時取服三黃丸4錢,以熱陳酒送下,醉蓋被取汗;或以瀉肝湯每日早晚輪服。【
2017-03-05 5 -
以“陽化氣,陰成形”的變化闡述味、精,形,氣之間的相互關係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昧,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昧。”味、精、形,氣四者是通過人體內部“陽化氣,明成形”的變化,體現出物質形態也在不斷地變化著,如物質由液體變成
2017-03-05 16 -
以《素問·靈蘭秘典論》十二官文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
《素問·靈蘭秘典論》十二官是藏象學說的主要篇章之一,作者從當時封建王朝的政休制度,以取類比象方法,用十二官的職務及其相互關係作比喻來闡明十二個臟腑的主要功能及聯繫。所謂“官”,唐容川認為“官為所司之事也,無病則各守其職,有病則自失其所司
2017-03-05 19 -
茯苓桂枝參甘耆附麻黃湯
【處方】人參的功效與作用3錢,茯苓的功效與作用3錢,黃耆3錢,紫蘇3錢,桂枝2錢,附子2錢,甘草的功效與作用1錢,升麻1錢。【功能主治】痘疹癢塌黑陷者。【用法用量】流水煎,溫服。【摘錄】《醫學金針》卷八
2017-03-05 32 -
50歲關詠荷如何逆生長
日,關詠荷外出購物,全身素顏打扮,皮膚又白又滑,仿佛鄰家少女,十分清純,網友大呼求美容秘方。 近日,關詠荷外出購物,全身素顏打扮,皮膚又白又滑,仿佛鄰家少女,十分清純,網友大呼求美容秘方。 小編從小看著關詠荷的影視劇長大,她在《天下無雙
2017-03-05 5 -
怎樣理解陽氣和陰精的相互關係
陽氣和陰精的運動貫穿於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人體的陰陽保持相對的平衡,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動。在機體中陰陽是相互為用的,陰精是陽氣的物質基礎,陽氣是陰精的功能表現,阻氣固衛於外,而陰精守護於內,只有這樣相互依賴,相互生成的陰陽互根,才能
2017-03-05 12 -
鳳麟膏
《異授眼科》:鳳麟膏【處方】上好羊腦爐甘石8兩(打如蓮子大,1分重為則。用新銅罐盛入童便,浸49日,濾去宿童便,更入新童便煮,1柱香久,咬鹹酸味,不必再煮,又不可煮老,研為細末,用缸片1大塊,將藥放在上,用硬炭火煆,1柱香久,甘石漸漸轉如
2017-03-05 10 -
以陰陽清濁、升降出入說明人體的生理活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故清陽為無,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這說明天地陰陽的變化是迴圈無窮的。而人與天地這個變化規律是相適應的。古人以陽主升、陰主降,陽主表,陰主裡。陰陽清濁升降的理論,將自然界雲雨作
2017-03-05 45 -
以五行的生克關係說明五味太過的發病機理
《索問·生氣通天論》對五味太過的致病機理主要是通過五行生克的關係來說明的。陰精的產生,來源於飲食五味。但是儲藏陰精的五臟,卻常因五味而受傷。例如過食酸味,酸歸於肝致使肝木之氣淫溢而大盛,因而克伐脾土,使脾氣虧損。過食鹹味則傷腎,腎者主骨
2017-03-0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