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湯(《傷寒論》)的功效為發汗散寒, 宣肺平喘, 治外感風寒表實證。 三拗湯(《和劑局方》)的功效為宣肺, 平喘、止咳, 治外感風寒, 而以鼻塞聲重, 咳嗽痰多, 胸滿氣短為適宜。 小青龍湯的功效為解表散寒, 化飲平喘, 適用於外感風寒, 內停水飲證。 華蓋散(《和劑局方》)的功效為宣肺化痰止咳, 治肺感寒邪, 肺氣失宣, 痰阻氣滯, 以致咳嗽上氣, 痰氣不利, 胸腹煩滿, 項背拘急, 聲重鼻塞之咳喘, 其理氣化痰功效較三拗湯為強。 麻杏石甘湯(《傷寒論》)為辛涼宣洩, 清肺平喘, 治邪熱壅肺而咳, 症見身熱無汗或有汗, 咳逆氣急, 甚則鼻翼煽動,
麻黃湯證由外感風寒所致, 故當以辛溫解表法治療。 方中麻黃發汗解表, 宣肺平喘為本方君藥。 桂枝溫經散寒, 助麻黃發汗以解表邪為臣藥。 肺氣鬱而上逆為喘, 麻黃宣發肺氣上行而散, 故加降肺之杏仁為佐, 宣降並用, 肺氣即平, 喘亦自止。 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四藥配合, 發汗解表, 宣肺平喘。 三拗湯證也是表證, 是風寒所傷, 但較麻黃湯證為輕, 病機主要在肺, 故不需桂枝助麻黃發汗, 而以生薑代之, 宣肺氣, 散風寒, 自然痰消咳止, 寒熱除而鼻竅亦通。 華蓋散證病變部位在肺, 應宣肺祛痰為法, 故以三拗湯為主, 更加蘇子、陳皮理氣祛痰, 以增強祛痰止咳之效, 赤茯苓利小便, 桑白皮下氣行水,
總之, 麻黃湯、三拗湯、華蓋散、小青龍湯的共同點是皆治風寒咳喘, 其中麻黃湯主治風寒表實證, 症見無汗而喘脈浮緊者三拗湯重點在於宣肺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