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麻黃湯、三拗湯、小青龍湯、華蓋散、麻杏石甘湯主治和配伍的不同

麻黃湯(《傷寒論》)的功效為發汗散寒, 宣肺平喘, 治外感風寒表實證。 三拗湯(《和劑局方》)的功效為宣肺, 平喘、止咳, 治外感風寒, 而以鼻塞聲重, 咳嗽痰多, 胸滿氣短為適宜。 小青龍湯的功效為解表散寒, 化飲平喘, 適用於外感風寒, 內停水飲證。 華蓋散(《和劑局方》)的功效為宣肺化痰止咳, 治肺感寒邪, 肺氣失宣, 痰阻氣滯, 以致咳嗽上氣, 痰氣不利, 胸腹煩滿, 項背拘急, 聲重鼻塞之咳喘, 其理氣化痰功效較三拗湯為強。 麻杏石甘湯(《傷寒論》)為辛涼宣洩, 清肺平喘, 治邪熱壅肺而咳, 症見身熱無汗或有汗, 咳逆氣急, 甚則鼻翼煽動,

口渴, 舌苔薄白或黃, 脈滑而數。

麻黃湯證由外感風寒所致, 故當以辛溫解表法治療。 方中麻黃發汗解表, 宣肺平喘為本方君藥。 桂枝溫經散寒, 助麻黃發汗以解表邪為臣藥。 肺氣鬱而上逆為喘, 麻黃宣發肺氣上行而散, 故加降肺之杏仁為佐, 宣降並用, 肺氣即平, 喘亦自止。 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四藥配合, 發汗解表, 宣肺平喘。 三拗湯證也是表證, 是風寒所傷, 但較麻黃湯證為輕, 病機主要在肺, 故不需桂枝助麻黃發汗, 而以生薑代之, 宣肺氣, 散風寒, 自然痰消咳止, 寒熱除而鼻竅亦通。 華蓋散證病變部位在肺, 應宣肺祛痰為法, 故以三拗湯為主, 更加蘇子、陳皮理氣祛痰, 以增強祛痰止咳之效, 赤茯苓利小便, 桑白皮下氣行水,

使水道通調, 則痰自消。 小青龍湯方中麻黃, 桂枝發汗解表, 宣肺平喘。 乾薑、細辛, 半夏溫中蠲飲, 散寒降逆。 白芍, 五昧子為散中有收, 可防肺氣耗散太過之弊。 且桂枝與白芍相伍尚可調和營衛。 甘草配白芍酸甘化陰, 緩和麻黃、桂枝辛散太過。 總之, 本方實為一首善治外感風寒, 內停水飲之良方。 麻杏石甘湯方中麻黃辛溫, 宣肺平喘。 石膏辛寒, 清泄肺熱。 二藥相制為用, 既能宣肺, 又能泄熱, 但辛寒大於辛溫, 使本方仍不失為辛涼之劑, 共為君藥。 杏仁苦降佐麻黃以止咳平喘。 甘草甘平, 調和諸藥。 四藥合用共成辛涼宣洩, 清肺平喘之劑。

總之, 麻黃湯、三拗湯、華蓋散、小青龍湯的共同點是皆治風寒咳喘, 其中麻黃湯主治風寒表實證, 症見無汗而喘脈浮緊者三拗湯重點在於宣肺止咳,

其發汗解表作用遜于麻黃湯;小青龍湯主治外感風寒, 內有水飲, 內外合邪, 發熱咳喘而十嘔者, 華蓋散是在三拗湯基礎上加理氣化痰藥而成, 適用於痰阻氣滯的咳喘;麻杏石甘湯為辛涼疏泄, 清肺平喘之劑, 主治熱邪壅閉於肺的身熱咳喘。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