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容易忽略小兒不隨意運動型腦癱的早期症狀, 是因為孩子太小, 他們的一些舉動即使看著不尋常, 家長們也不會在意, 這就往往給疾病可趁之機, 而耽誤了治療, 那麼家長們就要多瞭解小兒不隨意運動型腦癱的早期症狀。
難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不自主運動, 顏面肌肉、發音和構音器官受累, 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難, 語言障礙。
當進行有意識、有目的的運動時, 表現為不自主、不協調和無效的運動增多, 與意圖相反的不隨意運動擴延至全身, 安靜時不隨意運動消失。 頭部控制差、與軀幹分離動作困難,
肌張力變化, 主動肌、拮抗肌、固定肌、協同肌收縮順序、方向、力的大小不能協調, 肌張力強度和性質不斷發生變化, 出現主動運動或姿勢變化時肌張力突然增高, 安靜時變化不明顯。 嬰兒期多見肌張力低下, 年長兒多見肌陣攣、肌強直等。 由於多關節出現過度活動, 使姿勢難以保持, 因而平衡能力差。
原始反射持續存在並通常反應強烈, 尤以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姿勢為顯著特徵, 呈現非對稱性、頭及軀幹背屈姿勢。
由於上肢的動搖不定, 可使軀幹和下肢失去平衡, 容易摔倒。
亦可見皺眉、眨眼、張口、頸部肌肉收縮, 臉歪向一側, 獨特的面部表情等。
由於病變早期部分嬰兒表現為鬆軟,
此型患兒一般智商較痙攣型患兒高, 有較好的理解能力。 多開朗、熱情, 但高度緊張、怕刺激。
此型又可根據肌張力的變化程度, 分為緊張性和非緊張性兩種。
本型可表現為手足徐動、舞蹈樣動作、扭轉痙攣等, 也可同時具有上述幾種表現, 約占腦癱的20%。
以上就是小兒不隨意運動型腦癱的早期症狀, 家長們在照顧孩子的同時要仔細觀察, 不要錯過這些症狀而耽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