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胎記一般是皮膚上的色素痣, 黑毛痣是色素痣的一種類型, 應注意對之加以提防。 此類痣尤其有礙觀瞻, 局部發黑, 表面粗糙不平甚至隆起。 對於長在身體易受摩擦或損傷部位的黑毛痣則更要小心, 如果痣體迅速生長變大, 顏色變淺或加深發亮, 痣上的短髮脫落, 痣的周圍發亮, 痣上的短髮脫落, 痣的周圍發紅, 隱紅可見到血絲, 表面有破潰結痂甚至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瘍。
如何治療胎記呢?
皮膚鐳射未普遍前, 除胎記多半用電燒、冷凍方式, 嚴重的胎記則須開刀切除、再補皮, 不過都容易留下疤痕。
色素型胎記的鐳射治療, 以紅寶石鐳射為最佳選擇, 現今的觀念是治療要趁早。 乙太田母斑為例, 一般小孩需要4-5次治療, 成人則需7-10次, 所以要趁黑色素尚未堆積前去除較好。 然而胎記治療的差異性很大, 有人效果顯著, 有些人可能治療進度緩慢, 所以要多給自己和醫生一點時間, 充分評估後再接受治療。
血管型胎記則一般以染料鐳射治療, 但是效果及反應更難預期。 如葡萄酒色斑可以用鐳射將血管分層去除, 通常第1、2次效果最顯著, 可達50-60%, 之後因殘留的血管愈來愈深,
治療效果會遞減, 通常需要高達7-10次治療。 草莓樣血管瘤因為組織深度較深, 鐳射被作為輔助治療, 只能清除表層血管。 一般還需要加上硬化劑或類固醇注射, 甚至血管栓塞、手術切除。 傳統的觀念認為, 草莓樣血管瘤會自然萎縮, 不需要治療, 可是延遲治療的結果, 反而造成因為血管瘤萎縮不完全, 留下難看的疤痕。 所以現在的觀念是建議趁早治療, 甚至6個月大就可以開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