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兒童生理成熟度
兒童的身心發展是有先後次序的, 早期教育必須在適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礎上進行適時的訓練,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過早和過晚都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 我們都知道狼孩兒、豬孩兒的故事, 他們就是因為錯過了語言和社會規範等各種智慧開發的時機, 所以, 即便科學家提供良好的條件, 也不能使他們趕上最普通的孩子的智力水準。 而過早的開發孩子的某種智慧, 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還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 對此, 家長朋友應該瞭解一下孩子敏感期的知識。
${FDPageBreak}
“學習”狹隘化
談到學習,
說這麼多, 是想告訴朋友們不要狹隘地理解學習, 以便不狹隘地要求孩子。 對於幼兒來講, 他們是通過遊戲和生活學習的, 他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學習, 他們參與的每一個遊戲或者活動都是學習;對於幼兒來講, 他們廣泛的好奇心和興趣是大自然最好的饋贈,
${FDPageBreak}
重結果輕過程
其一, 快樂比結果更重要。 孩子從過程中獲得的感受以及建立的相應態度, 比孩子所學的具體的結果更重要。 孩子沒學多少東西, 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快樂, 喜歡學習、喜歡知識, 這種態度比什麼都重要。
一些功利心很強的父母, 總是期望孩子很早就學有所成, 比如背唐詩、記單詞、學數學等, 可謂去本求末。 其實孩子多背幾首唐詩, 多識幾個漢字, 這一丁點優勢很快就會消失,
其二, 孩子從過程中得到的鍛煉比結果更重要。 對於嬰兒來言, 看到比看懂重要, 聽到比聽懂重要, 感官知覺是智力的先導, 即便孩子不能理解, 或者說記住的東西很快忘記了(比如背唐詩), 背過本身是重要的, 這個過程已經會對孩子智慧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總之, 我們並不反對智慧開發, 更不反對孩子博學多才, 但是, 我們要以孩子內心的和諧為前提。 對於幼兒, 我們不應該有特別刻意的學習目標和計畫, 而是要對孩子自然的興趣和自發的表現給予足夠的支援和關注。 當我們不去刻意追求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