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單親孩子, 相對特殊的家庭模式讓他們的心靈更加脆弱, 正如只有一個翅膀的天使, 想飛卻飛不高, “單翼天使”的稱呼由此得來。 對於這些孩子, 單親父母需傾注更多的關愛, 否則便容易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
小李是一名20歲出頭的帥小夥, 卻因自卑感強烈, 工作與感情上都找不到自信而倍感迷茫, 以致長期情緒低落, 前來尋求心理幫助。 諮詢中我發現, 小學以前的小李一直是個活潑、聰明的男孩, 父母將其視若珍寶, 親朋好友都羡慕不已。 但不幸的是, 父母在他小升初時離婚, 母親改嫁他鄉, 母子再未相見。
在心理諮詢中, 類似的案例並不少見。 對於單親孩子, 相對特殊的家庭模式讓他們的心靈更加脆弱, 正如只有一個翅膀的天使, 想飛卻飛不高, “單翼天使”的稱呼由此得來。 對於這些孩子, 單親父母需傾注更多的關愛, 否則便容易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 單親家庭的父母尤其要避免出現以下教育誤區。
1、包辦孩子的生活。 單親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學壞, 於是他們會採取各種方法限制孩子的行動, 結果讓孩子事事不能獨立, 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
2、無原則的溺愛。
單親家長多懷有對孩子的愧疚感, 總希望給孩子更多的愛, 事事依著孩子, 卻養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缺乏責任感的壞習慣。
3、簡單粗暴的教育。 與包辦和溺愛相反, 一些單親家長對孩子動輒打罵, 使孩子的個性發展受到壓抑, 形成膽小、固執、偏激等不良品質。
4、否定另一方。 “媽媽, 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是許多離婚單親家庭的孩子常會問到的問題。 家長們往往非常“誠實”, 把對另一方的不滿一股腦地拋到孩子面前。 殊不知這樣的評價容易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仇恨的種子, 造成終身的心理傷害。
由於父母教育不當, 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以致影響他們今後的生活和人際交往。
1、性格缺陷。 由於家庭不完整, 加上同齡人的嘲笑與孤立, 單親孩子很容易形成自卑、多疑、孤僻、攻擊性強的性格。
2、適應不良。 單親孩子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 人際交往能力也多有缺陷。 他們在面對新環境時往往難以適應, 出現回避、退縮等表現。
3、學習變差。 由於受到家庭變故的影響, 單親孩子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揣摩父母關係和應對同輩孤立等問題上, 使他們不能像以前那樣專注學習。
當然, 並不是所有單親孩子都會有心理問題, 許多卓越的人就出生于單親家庭, 比如剛剛連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 他的成功就離不開母親從小良好的教育方式。 在3歲時, 奧巴馬的父母就離婚了。 此後, 他只見過父親一面。
1、放棄仇恨, 接納對方。 德國心理學家海靈格的“家庭系統排列”理論認為, 血緣是所有關係中最深刻的聯結, 孩子只有認同和接受雙親, 才能夠全面成長。 排斥雙親中的任何一方, 都會使他 成年後的行為趨向於所排斥的一方。 也就是說, 人在無意識的情況下, 會通過行為的認同去彌補內心的不認同。 因此, 單親家長要嘗試從內心深處接納離異的另一方。 常在孩子面前誇誇對方, 能減輕離婚給孩子帶來的心理衝擊,
2、以身作則, 積極生活。 單親家長應迅速找到新的生活方向, 處理好內心的創傷, 適應單親家長的身份, 把精力合理地分配到工作與對孩子的關愛上, 給孩子家的溫暖, 才能將對孩子的心理影響降至最小。
3、調整情緒, 合理宣洩。 有些家長難以接受伴侶突然過世或離異造成的生活變故, 情緒變得消沉、不穩定。 消極的情緒一旦發洩到孩子身上, 就會給他們帶來心 理創傷。 幼年心理創傷會在孩子的潛意識中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給他們成年後的身心健康留下難以預測的隱患。 如果家長在一段時間後仍無法調整好自我, 那就需 要求助心理諮詢師, 讓他們幫自己渡過心靈的難關了。
讓他們幫自己渡過心靈的難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