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上火怎麼辦 夏季上火中醫有啥好辦法

現在正是夏天了, 我們會發現天氣開始熱起來了, 而且上火現象也變得非常的嚴重, 如果這個時候不降火的話, 不是出現嘴裡面長泡, 就是牙疼等。 那麼上火怎麼辦呢?中醫是如何降火的呢, 哪些穴位能夠去火呢, 來看看吧。

最近常聽到一些人說, 自己容易上火, 動不動就這痛那痛的, 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能夠控制的呢, 有的人還說, 這幾天總是上火, 就算吃了清火劑還說沒有效果。

其實, “上火”純粹是民間的說法, 大體上與中醫也有關係。 如果說, 你要認真地翻遍中醫藥辭典, 尋找“上火”條目, 可能會失望,

如果再認真到《辭海》《辭源》上尋找, 舊的肯定無法發現。

上火, 民間怎樣理解

大致歸納有這幾種情形:一是心裡煩、睡不著, 是上火;二是脾氣大、易發火(怒), 是上火;三是嘴巴幹、咽喉痛, 是上火;四是口腔潰瘍、舌尖糜爛, 是上火;五是口苦、口臭、牙齦腫痛, 是上火;六是咽燥、喉癢, 是上火;七是心窩裡有燒灼感, 是上火;八是臉上長痘痘、身上長癤子, 是上火;九是臉發紅, 有一陣陣烘熱感, 是上火;十是大便幹結不通, 是上火;十一是喝白酒後全身躁熱, 是上火等。

儘管對火熱症狀的感覺, 是一種表面現象, 但符合情理。 雖然, 許多對於“上火”的治療, 認識一致的就是選用清熱瀉火解毒的中藥, 如口服金銀花、番瀉葉、苦丁茶、牛黃解毒片等, 甚至細菌感染發炎後,

使用抗菌消炎藥。

上火, 為啥用了清火法卻無效

往往很多事情, 上火的時候用了清火的方法但是還是沒有效果,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這是叫許多人大為不疑惑的問題, 也是最多就診或諮詢的問題。

中醫上, 對火及其致病機理的認識, 是有一套完整的學說。 正由於人們對“上火”的理解, 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直覺上, 採取的治療手段, 也往往就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法, 想有良效自然就不容易了。

中醫認為, 火是五行之一, 代表著五種基本物質的一種, 與其他木、土、金、水四種物質共同運行不息, 演繹著各種複雜的自然現象。

“火曰炎上”具有溫熱、向上升騰的抽象特點。 在病因學說中, 火為外感六淫之一, 常與熱、溫並稱,

均為陽盛所生, 只是程度上有所差異, 火為熱之極, 溫為熱之漸。 在病機學說中, 火則是從內而生, 成為體內的一種病理產物, 導致人體組織器官的各種病理變化。 內生之火, 又稱“內火”或“內熱”, 由於陽盛有餘, 或陰虛陽亢, 或由於氣血鬱滯, 或由於病邪的鬱結, 產生火熱內擾, 導致人體陰陽失于平衡、臟腑功能發生紊亂, 某些功能相對處於亢奮的病理狀態。

上火, 要區分內火或外火

要認識“上火”的話, 我們首先先要知道自己上的是內火還是外火。

外火就是六淫外邪中的火熱之邪, 如在長夏(高溫季節)從外界感染了因太陽光烤曬的暑氣, 引起身體的“發熱”等症狀。 一般地說, 從外界感染的“上火”比較容易治療。 從內而生的“上火”,

其發病機理複雜、症狀雜亂、證型較多, 治療上就較為困難。 如症見咽喉乾燥、口腔潰瘍的“上火”, 除外感熱邪可引發外, 更多的是“內火”所致, 而且有多種不同的性質, 如肺陰不足, 陰虛火旺;或肝氣鬱結, 肝火上擾等。 病根不同, 治法當然各異。

上火, 按部位區分上中下

中醫常常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症狀, 叫“上焦火”;把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的火熱症狀, 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的火熱症狀, 叫“下焦火”。

內火, 要辨別實火或虛火

內火大致可分為虛、實兩類。 實火多源于陽氣有餘, 或邪鬱化火等, 其病勢較急, 病程較短, 臨床多見高熱, 面赤, 小便黃赤, 大便秘結, 或口舌糜爛生瘡等。 虛火多源於精虧血少,

陰虛陽亢, 虛火上炎, 其病勢較緩, 病程較長, 臨床多見五心煩熱, 或午後潮熱, 盜汗, 失眠, 口乾咽燥, 眩暈等。 至於治療, 原則是實火宜瀉, 虛火宜補。

辨別內火中的實火與虛火, 不能簡單化, 在臨床上具體到某一個人, 實際情況更為複雜, 比如有的人也許飲食不消化, 造成積滯, 鬱而化火, 但其身體素來虛弱, 這就是虛實夾雜的一種情況;反過來, 有的人也許幾天未休息好, 過度疲勞, 陰虛火旺, 但他身體素來強壯, 這也是虛實夾雜。 這時治療就要補瀉兼施了。

上火, 按五臟辨別虛實

中醫常常按臟腑開竅, 如把目赤腫痛稱“肝火”, 鼻扇氣喘稱“肺火”, 口舌生瘡稱“心火”等等。 結合臟腑內在情況, 還將火統分“虛實”兩大類, 症狀重, 來勢猛的屬實火;症狀輕, 時間長並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的屬虛火。

細分類為治療提供依據。治療“上火”關鍵注意:一是選用中藥,而不盲目投用西藥。因前者是調理全身以治本,後者卻只能針對症狀治其標。二是遵照中醫理論辨證施治。

辨別五臟火虛實食聞法

心火

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幹、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婦女在夏天情緒極不穩定,特別是更年期的婦女,如突受情緒刺激,則會煩躁不安,久久不能入睡。

主要是由於心腎陰陽失調而導致心火亢盛,從而出現失眠多夢,胸中煩熱,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口舌生瘡,潮熱盜汗,腰膝酸軟,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紅,脈數。

治療上,應給予中藥對證滋陰降火,如棗仁安神丸,二至丸等。

飲食上,應多食酸棗、紅棗、百合或者乾淨的動物胎盤等養心腎之品。

實火食療方

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好),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肺火

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孩子在夏天,最容易肺上“火”。一般來說,火大的孩子平素性情急躁,煩躁易怒,大便幹,手足心熱,喜食冷飲,食欲較差,睡覺時蓋不住被子,喜歡俯臥而睡,口唇發紅,舌質紅,舌苔少,脈細而且快。

對於“火大”的孩子,應及時給予中藥對證治療。如孩子屬肺熱鬱閉可給予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湯,陰虛肺熱可給予養陰清肺口服液或者金果飲,濕熱瀉給予葛根芩連湯等。

同時,夏天應該注意給孩子多飲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類及巧克力等熱量高的食品。

食療方:用豬肝一副,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胃火

虛火症狀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症狀為上腹不適、口幹口苦、大便乾燥。

中年人,在單位裡是骨幹,家庭裡是頂樑柱,往往壓力大而傷肝化火,火邪及胃,易發胃火。

如何判定中年人夏天“胃火”呢?

一般表現為胸脅脹滿,善歎息,口苦咽幹,多食善饑,口渴喜冷飲,伴有面紅目赤,心悸失眠,性急易怒,畏熱汗出,頭暈目眩,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燥,脈沉弦數有力。

治療上,應給予中藥對證清肝瀉胃,如龍膽瀉肝湯、清胃散,飲食上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的攝取。

實火食療方

取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肝火

表現為面紅目赤、頭痛頭暈、耳鳴、眼幹、口苦口臭、口乾咽疼、兩肋脹痛、尿黃便秘、甚至吐血。

一般來說,青壯年夏天肝火較旺盛。症狀常伴有性急易怒,心煩易怒,便秘,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這種肝火旺盛的小夥子,不僅要給予中藥對證治療,如口服龍膽瀉肝軟膠囊、杞菊地黃丸等,而且應囑其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溫微辛食物,以養肝健脾和胃,抗禦外邪對人體的侵襲。還應禁忌大辛大熱及海腥類的食物,不吃過膩過酸及煎炸食品,如辣椒、羊肉、海蝦、肥肉、烏梅等,以免“火”上澆油。

食療方,用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0只,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煮,食梨塊。

腎火

夏天陽氣旺盛,腎實火,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腎虛火,往往是老年人腎陰虧虛,出現腰膝酸軟,心煩,心悸汗出,失眠,入睡困難,兼有手足心發熱,盜汗,口渴,咽幹或口舌糜爛,舌質紅,或僅舌尖紅,少苔,脈細數。

對證治療,給予滋陰降火中藥,如知柏地黃丸等,飲食上應少吃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麵團等,多吃清淡滋補陰液之品,如龜板膠、六味地黃口服液等,多食富含維生素B族、C族及富含鐵等食物,如動物肝、蛋黃、番茄、胡蘿蔔、紅薯、橘子等。

食療方:將豬腰子兩隻,枸杞子、山茱萸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提示

因此,對於“上火”,切不可不管內火外火、虛火實火,統統投以清瀉降火之劑。對於養生者來說,學一點中醫知識,對照自己的體質情況,摸索一些保養規律,遇上“上火”之類的小毛小病,自己稍加調攝也未嘗不可。

建議,若是“上火”了,或懷疑自己患了“上火”病,最好去看中醫,這樣來得有效可靠。

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導赤散等,治“實火”用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藥泄火,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見“火”就用三黃片之類,有時並不奏效,反而誤事。

實火者忌食物品

胡椒、肉桂、丁香、無論是因實火,還是虛火尿血者,概不宜食用丁香之類五香粉。

人參性溫熱,味甘苦,為補氣強壯之物。但有助熱上火、耗陰動血之弊。

白酒、辣椒、花椒、大蒜、生薑、洋蔥、茴香、鵝肉、公雞、狗肉、羊肉、各種海魚、蝦子、蟹、芫荽、香椿頭、芥末、荔枝、龍眼肉、川芎等。

有些人夏季常常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及舌尖糜爛疼痛等“上火”症狀。注意夏季“上火”以食療祛之,常可收到獨特療效。

三大去火穴位

中醫點穴按摩能有效降火,減輕症狀。在此,小編為您介紹三大去火穴位。

內庭穴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滎穴可以說是熱症、上火的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內庭穴。

按摩手法:內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即可。

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釐米的凹陷處。由於它屬於足厥陰肝經,因此按摩此穴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症狀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沖穴上,稍用力就會感覺非常痛,說明肝火比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這個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沖穴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即可。

合谷穴

合穀穴最好找了,我們平常說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並且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裡”。如果你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熱、口幹,或者臉上的青春痘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穀穴來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於這個穴位按摩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沒有固定的次數,有空的時候按一按合穀穴就可以。

結語:原來上火,也是有內火和外火區分的啊,是不是你不知道呢?如果想要去火的話,我們首先先要自己上的是內火還是外火哦。去火的方法有很多,穴位按摩也是其中之一,看完之後你知道哪些穴位能去火了吧。

時間長並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的屬虛火。

細分類為治療提供依據。治療“上火”關鍵注意:一是選用中藥,而不盲目投用西藥。因前者是調理全身以治本,後者卻只能針對症狀治其標。二是遵照中醫理論辨證施治。

辨別五臟火虛實食聞法

心火

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幹、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婦女在夏天情緒極不穩定,特別是更年期的婦女,如突受情緒刺激,則會煩躁不安,久久不能入睡。

主要是由於心腎陰陽失調而導致心火亢盛,從而出現失眠多夢,胸中煩熱,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口舌生瘡,潮熱盜汗,腰膝酸軟,小便短赤疼痛,舌尖紅,脈數。

治療上,應給予中藥對證滋陰降火,如棗仁安神丸,二至丸等。

飲食上,應多食酸棗、紅棗、百合或者乾淨的動物胎盤等養心腎之品。

實火食療方

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好),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肺火

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孩子在夏天,最容易肺上“火”。一般來說,火大的孩子平素性情急躁,煩躁易怒,大便幹,手足心熱,喜食冷飲,食欲較差,睡覺時蓋不住被子,喜歡俯臥而睡,口唇發紅,舌質紅,舌苔少,脈細而且快。

對於“火大”的孩子,應及時給予中藥對證治療。如孩子屬肺熱鬱閉可給予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湯,陰虛肺熱可給予養陰清肺口服液或者金果飲,濕熱瀉給予葛根芩連湯等。

同時,夏天應該注意給孩子多飲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類及巧克力等熱量高的食品。

食療方:用豬肝一副,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胃火

虛火症狀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症狀為上腹不適、口幹口苦、大便乾燥。

中年人,在單位裡是骨幹,家庭裡是頂樑柱,往往壓力大而傷肝化火,火邪及胃,易發胃火。

如何判定中年人夏天“胃火”呢?

一般表現為胸脅脹滿,善歎息,口苦咽幹,多食善饑,口渴喜冷飲,伴有面紅目赤,心悸失眠,性急易怒,畏熱汗出,頭暈目眩,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燥,脈沉弦數有力。

治療上,應給予中藥對證清肝瀉胃,如龍膽瀉肝湯、清胃散,飲食上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的攝取。

實火食療方

取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肝火

表現為面紅目赤、頭痛頭暈、耳鳴、眼幹、口苦口臭、口乾咽疼、兩肋脹痛、尿黃便秘、甚至吐血。

一般來說,青壯年夏天肝火較旺盛。症狀常伴有性急易怒,心煩易怒,便秘,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這種肝火旺盛的小夥子,不僅要給予中藥對證治療,如口服龍膽瀉肝軟膠囊、杞菊地黃丸等,而且應囑其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溫微辛食物,以養肝健脾和胃,抗禦外邪對人體的侵襲。還應禁忌大辛大熱及海腥類的食物,不吃過膩過酸及煎炸食品,如辣椒、羊肉、海蝦、肥肉、烏梅等,以免“火”上澆油。

食療方,用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0只,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煮,食梨塊。

腎火

夏天陽氣旺盛,腎實火,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腎虛火,往往是老年人腎陰虧虛,出現腰膝酸軟,心煩,心悸汗出,失眠,入睡困難,兼有手足心發熱,盜汗,口渴,咽幹或口舌糜爛,舌質紅,或僅舌尖紅,少苔,脈細數。

對證治療,給予滋陰降火中藥,如知柏地黃丸等,飲食上應少吃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麵團等,多吃清淡滋補陰液之品,如龜板膠、六味地黃口服液等,多食富含維生素B族、C族及富含鐵等食物,如動物肝、蛋黃、番茄、胡蘿蔔、紅薯、橘子等。

食療方:將豬腰子兩隻,枸杞子、山茱萸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提示

因此,對於“上火”,切不可不管內火外火、虛火實火,統統投以清瀉降火之劑。對於養生者來說,學一點中醫知識,對照自己的體質情況,摸索一些保養規律,遇上“上火”之類的小毛小病,自己稍加調攝也未嘗不可。

建議,若是“上火”了,或懷疑自己患了“上火”病,最好去看中醫,這樣來得有效可靠。

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導赤散等,治“實火”用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藥泄火,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見“火”就用三黃片之類,有時並不奏效,反而誤事。

實火者忌食物品

胡椒、肉桂、丁香、無論是因實火,還是虛火尿血者,概不宜食用丁香之類五香粉。

人參性溫熱,味甘苦,為補氣強壯之物。但有助熱上火、耗陰動血之弊。

白酒、辣椒、花椒、大蒜、生薑、洋蔥、茴香、鵝肉、公雞、狗肉、羊肉、各種海魚、蝦子、蟹、芫荽、香椿頭、芥末、荔枝、龍眼肉、川芎等。

有些人夏季常常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及舌尖糜爛疼痛等“上火”症狀。注意夏季“上火”以食療祛之,常可收到獨特療效。

三大去火穴位

中醫點穴按摩能有效降火,減輕症狀。在此,小編為您介紹三大去火穴位。

內庭穴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滎穴可以說是熱症、上火的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內庭穴。

按摩手法:內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即可。

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釐米的凹陷處。由於它屬於足厥陰肝經,因此按摩此穴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症狀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沖穴上,稍用力就會感覺非常痛,說明肝火比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這個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沖穴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即可。

合谷穴

合穀穴最好找了,我們平常說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並且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裡”。如果你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熱、口幹,或者臉上的青春痘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穀穴來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於這個穴位按摩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沒有固定的次數,有空的時候按一按合穀穴就可以。

結語:原來上火,也是有內火和外火區分的啊,是不是你不知道呢?如果想要去火的話,我們首先先要自己上的是內火還是外火哦。去火的方法有很多,穴位按摩也是其中之一,看完之後你知道哪些穴位能去火了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