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小兒腦癱康復常識有哪些呢

小孩子患上腦癱後都希望能更健康的康復, 避免因為腦癱的關係導致行為能力、智力、說話等都遭受影響。 腦癱患兒想要康復的話, 平常也需要留意一些康復的常識, 積極留意才能幫助解決腦癱危機, 那麼小兒腦癱康復常識有哪些呢?飛華健康網小編為你詳細介紹。

1、小兒腦癱運動療法

頭部控制訓練:患兒呈坐位, 治療者面對患兒, 用雙手輕壓患兒雙肩並逐漸

抬高胸背部, 使患兒頭向正前方。 不要將手放在枕後部向上抬, 以免加重痙攣。 當患

兒頭部支撐改善時, 可讓患兒處於俯臥位, 鼓勵他抬頭。

翻身、坐起訓練:治療者握住患兒的髖, 輕輕推向一邊, 練習向不同方向的

翻身。 讓患兒翻身呈側臥位, 治療者用手向下向後按髖部, 使患兒能用一側上肢支撐

身體, 使其坐起。

坐位訓練:對低張型患兒, 治療者將患兒放在其大腿上, 雙手握住患兒的髖部向下壓, 以刺激患兒抬頭和伸直脊柱, 這一體位還有利於患兒將腿分開, 使手放在中線位活動。 對痙攣型患兒, 治療者在患兒的後部將雙手從患兒腋下穿過, 用其雙臂頂住患兒雙肩, 防止肩胛骨內收。 同時用雙手將患兒大腿外旋分開, 再用雙手壓住患兒雙膝, 使下肢伸直。 在坐位時, 若伸髖太多可用帶子將患兒固定在椅子上;如屈髖太多, 可用桌子圍住身體, 以糾正其不良姿勢。

坐位平衡訓練:患兒不能獨立坐時, 握住患兒的手和腳前後左右慢慢擺動, 引發頭和身體的平衡;作移動動作時, 保持患兒背部伸直, 上肢向前、向上;患兒玩耍時, 治療師握住患兒雙膝做支撐, 患兒身體前傾, 學會自己用上肢支撐。 若患兒可獨立坐時, 讓患兒坐到凳子上, 雙足平放地上, 轉動身體向各個方向作些動作, 或身體向前, 彎腰摸腳趾。

站起及站立訓練:①四點支撐訓練:當患兒能獨立坐時, 可教其用手和膝支撐自己。 患兒俯臥, 一側下肢屈髖屈膝, 重心移到膝, 然後再屈另一側下肢;下壓患兒雙髖, 鼓勵其抬頭並用雙上肢支撐自己。 治療者可將雙手放在患兒雙側腰部, 使其前後左右輕輕搖動, 以訓練平衡功能。 ②雙膝跪訓練:先讓患兒坐在自己腳跟上,

治療者雙手抓其肩部, 幫其雙上肢前伸, 直到髖部伸直跪起, 然後坐回腳跟。 當患兒能保持平衡後, 再訓練其動態平衡功能。 ③蹲起訓練:患兒手足四點支撐, 治療者雙手

分別握其雙膝, 保持其四肢著地時的平衡, 鼓勵患兒交替抬發起一側上肢, 變成蹲位。 站起時先讓患兒前伸上肢, 治療者向下壓其雙膝, 保持雙足平放, 幫其從蹲位站起。 ④從坐位站起:將患兒雙腳平放地上, 治療者雙手按住膝部, 在患兒身體前傾時下壓膝, 站起時扶著胸和膝, 避免患兒向後傾倒。

步行訓練:先讓患兒扶著物體走, 然後練習向前邁步, 治療者可在其身後扶住雙肩向前, 幫其將重心從一腳移向另一腳, 並逐漸減少幫助。

當步行平穩後, 再練習上下樓梯。

2、水療:利用水的溫度刺激和水波衝擊的機械刺激有利於緩解痙攣、改善肌張力, 從而便於患兒在水中完成各種正確的姿勢和運動。 另外, 水的浮力也有利於減輕患兒的負重, 便於患兒克服重力的影響, 發展自我控制能力, 產生正常運動。

3、減重療法:腦癱患兒部分體重在可移動減重懸吊架的支持下, 進行各種站立、行走或爬行練習, 還可在部分減重狀態下進行平衡、日常活動和遊戲練習。

4、電療:可用功能性電刺激和生物回饋, 來幫助訓練特定的肌群。 電刺激可改善腦癱患兒肌力, 用低電壓、高頻率的電刺激來增加血流量和改善肌肉生長和肌力。 還可以用抗痙攣低頻電療法等。 此外,

高壓氧治療, 對缺血缺氧的早期治療效果好。

此外, 家人對康復治療的支持程度家長支持腦癱的康復治療參與其中, 使治療貫穿于患兒的日常生活中。 可使腦癱患兒得到長期不間斷的治療, 因而預後較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